五常大米的千亿征程
创始人
2025-11-25 09:26:28
  伊飞帆 本报记者 康福柱/文 张民生/摄

  装卸水稻、包装大米、激活溯源码……11月21日,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红扬”合作社内一派繁忙景象,乡亲们分工明确,各自干着手里的活。“秋收以来,我们已经卖了500多吨大米,现在手里还有不少订单,正抓紧生产。”合作社负责人于殿红笑着说。

  五常大米是当地乡亲致富的金钥匙,其品牌价值也逐年提升,2025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到713.60亿元,连续十年蝉联地理标志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五常市将五常大米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全力打造“世界级品牌、千亿级产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五常大米如何守护“金字招牌”并实现价值跃升?答案在于一场以“四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让五常大米从餐桌上的“一碗好饭”演变成一种品质生活的象征。

  五良化种植

  夯实一碗好米的根基

  良田筑基础。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五常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4.88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52.9%,超过半数的良田完成了“升级换代”。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些高标准农田抗灾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为水稻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

  良种定乾坤。五常市实施种业振兴计划,与科研部门和大学合作,持续对五优稻4号进行提纯复壮,加强源头育种、依法治种、科学用种,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和生物基因库建设,稳固产业发展根基。

  良法见真章。在扩大机械化种植面积的同时,五常市也有不少米企、合作社保持着传统古法的种植方式。五常大米的领军企业——“乔府大院”的2000亩生态鸭稻田,从插秧、除草到收割都是古法的人工操作,但田间管理采用无人机巡航和物理除虫模式,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明显提高,已成为五常大米产业的一个典范。

  良机提效率。随着更多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投用,五常市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大幅提高,区域内近10万台(套)农机为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今年春耕时,五常市首次尝试无人驾驶拖拉机来耕地。夏管时,“乔府大院”尝试用一架无人机来管理数千亩稻田,能及时发现水稻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采用有效措施应对,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

  良制保品质。五常大米作为中国优质大米的代表,其品质保障离不开严格的种植和管理标准,“六统一”模式是保障五常大米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即在种植过程中实行统一水稻种子、统一投入品、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飞防作业和统一收购的管理模式。此外,为强化质量管理,五常市全面实施新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五常大米》标准,扩大智慧监管平台覆盖面,发挥快速维权中心作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

  电商化销售

  打通从田间到

  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家人们,这是我们今年生产的新米,软乎乎、油汪汪……”杜家镇的“新农人”佛晓光正在直播。进入水稻收割季,五常市的很多合作社开启了直播销售模式。农民们从耕作者变身“农业经理人”,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千名“新农人”在田间地头、灶台炕头将一碗碗五常大米卖向全国,这种销售模式的变革也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佛晓光告诉记者,直播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更实惠,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对买卖双方都合适。

  在五常,约有3000名经过培训的电商主播常年直播带货,销售额从几万元到十几亿元不等,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冲击力和品牌共识。被誉为“中国淘宝村”的杜家镇七一村,开设了130多家网店,年线上销售额6000多万元,形成了“人人触网,家家电商”的浓厚氛围。

  从田园叙事到灶台烹饪,主播们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一粒米”如何变成“一碗饭”,通过在“云端”讲好五常大米的故事,完成了从“种得好”向“讲得好”“卖得好”的飞跃。如今,五常市已搭建起“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224个电商公共服务站、30个公共直播间如网络一样覆盖城乡,不仅打通了农产品的上行通道,也为乡亲们打开了通向数字经济的大门。

  眼下,五常市正在积极推进的“五常大米主播孵化计划”、筹建中的五常大米官方监管仓与物流数字产业园,标志着从电商卖米向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生态的升级,并通过出台相关规定,助力电商产业规范化发展。

  溯源化管理

  为五常大米

  标上数字身份证

  “通过可视化平台,我们能适时看到辖区内米企的生产情况,这是对溯源体系最有力的验证。”在五常市农业物联网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大型电子屏幕说道。五常市建立了“溯源中国·稻乡五常”数字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先进数字监管技术,对水稻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实行数据链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数字管理,对田间到餐桌全程追溯、全链条监管。

  五常市通过“三确一检一码一链”(确地块、确种子、确投入品,三级检验制度,溯源防伪码,对水稻生产全过程上链管理)溯源防伪体系,为每个农户定制专属“五常大米水稻销售卡”,实现五常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追溯监管体系。

  记者在“红扬”合作社看到,有社员正在激活溯源防伪码,然后将其贴到包装箱上。消费者扫描码后,可以清晰看到水稻的生长地块、不同生长时期的视频及大米加工场景、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确认买到的是真正的五常大米。

  五常市将水稻销售卡与农户身份证绑定,采用实名录入信息,实时记录五常农户购买稻种的品类和种植规模及五常米企收购农户水稻的品种、数量和交易金额等数据。同时,与市面流通带有溯源标识的五常大米进行总量关联,实现五常大米从稻种、种植到销售大米的全过程溯源。水稻销售卡接入了稻种采购系统、水稻销售系统,后台设置了数据提交、查询、统计等功能,水稻品种、采购数据、交易数据实时更新汇总,对五常大米市场交易及品牌价值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常稻米产业数据实时呈现、真实可信、自动形成大数据,提高产业数字化管理效能。五常大米用科技重新定义了信任,让每粒米都承载着透明与承诺,促进了五常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农旅化发展

  五常大米的价值跃升

  在水稻种植、生产、销售端发力的同时,五常市还在积极尝试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打造稻田视觉盛宴和沉浸式体验场景来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目标。

  从2024年起,“乔府大院”依托当地农业生态优势、地理区位优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通过建设“稻乡小镇”,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研学”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蹚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

  “乔府大院”在2000亩生态稻田里打造了巨型稻田画,每年都有不同主题,已成为游客心中的期待。2025年,“乔府大院”又对小镇进行了全面升级——蜿蜒的观光木栈道穿行田间,用稻草编织“哪吒”及“东北八大怪”等雕塑,新修的环田自行车道串起一个个打卡点。

  这个以稻米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巧妙地将农业生产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不仅是观光旅拍胜地,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研学乐园。孩子们不仅能体验水稻插秧的农耕乐趣,在手工坊,还可以用稻米粘贴画作,制作五谷瓶、手绘草帽;在米坊小厨房,能亲手将稻谷脱壳、蒸煮,品尝自己做的米饭;体验捉鱼、摸泥鳅,感受原生态的野趣。“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全过程,孩子们都能亲身参与。让孩子们了解一粒米的旅程,是我们看重的价值。”工作人员说。

  玩累了,地道的东北风味等着你。热气腾腾的铁锅炖、酸菜汆白肉血肠,就着柴火灶煮出的米饭,每一口都是香甜的东北味道。更特别的是,由村民闲置房屋改造的茅草屋民宿——火炕、悠车子、大铁锅,处处散发着乡土气息,能瞬间把人带入原汁原味的东北农家院。

  我们想打造的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稻乡小镇”一位负责人说,从夏到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观光,不乏有组团来的外国游客。近几年,每年都举办插秧节,秋收时还将举办丰收节等活动,让游客体验不同的稻乡风情。

  龙凤山镇民利村付家大院屯的“十万人家”合作社也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乡亲们在稻田边建起了木屋,为游客们提供食宿服务,吸引众多游客来沉浸式体验稻田美景,同时,也带动了大米销量。今年,不仅增建了木屋,还增加了垂钓区、演艺区等配套设施,还为乡亲们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品的销售,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

  五常市通过构建视觉吸引人气、体验留住人心、文化塑造人格的农旅发展模式,也让五常大米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从“种水稻”到“种风景”的价值跨越。这片黑土地正用最生动的笔触书写着“一粒米”带动“一片景”、“一片景”赋能“一碗饭”的乡村振兴新篇章。未来,五常大米不再只是一袋米,而是一个以高品质为内核、融合科技、文化与体验的综合性高价值品牌,将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赋能发展的纽带,更是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向世界讲述中国稻米的新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多家券商裁撤营业部 智能化渐成...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区节能宣传月活动动员会主持词... 全区节能宣传月活动动员会主持词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节能宣传月活动动员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
协会周年庆典主持词 协会周年庆... 协会周庆典主持词张:(催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您在这初夏季节来到长沙民政学院文法系秘书协...
招标会议主持词 招标会议主持词... 招标会议主持词主持人:现在距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还有 分钟,请未提交投标文件等相关资料的投标人,抓紧...
老干部团拜会主持词 老干部团拜... 老干部团拜会主持词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你们好!寅虎乘风去,卯兔踏云归,新的钟声即将敲响,历史又将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