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戴瑞雪 秀 平
秀洲区王江泾镇与江苏省吴江区盛泽镇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民间交往频繁,共同勾勒出一幅“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两地”的独特地理画卷。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带来了基层治理难题。
近年来,秀洲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刻把握省际边界治理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联合吴江区共同推动平安边界建设,以机制创新为笔,以科技赋能为墨,以民心相通为韵,探索边界治理有效路径,构建起具有韧性的跨省毗邻共治模式,有效提升区域协同治理水平,守护省界安全线。
机制破壁
织就跨省共治“一张网”
“以前嫌疑人只要跨出省界,追捕就容易陷入‘看得见、管不着’的困境。现在有了警务协作机制,跨省办案像在‘自家门口’一样顺畅。”王江泾派出所民警介绍道。
为破解省际交界处的数据壁垒与治理盲区,王江泾镇以“共治警务”为抓手,依托警务站打通数据壁垒,两地警方共建“太平桥跨省共治警务中心”,设立矛盾纠纷联调、生态环境共治工作室及平安边界前哨站,实现跨区域警务无缝对接。
该警务中心调动秀洲公安与吴江公安在江浙交界处的7个派出所共24名警力轮驻,组建“北斗七星突击队”,构建起“2+5”派出所省际联防新格局,实现“警务资源一网汇聚、勤务要素一图展示、警务智慧一键处置”,在巡逻处突、违法查处、打击犯罪、政务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协作,打造跨区域共治警务新模式。
信息互通更流畅,安全感也更高了。今年6月,王江泾派出所研判发现涉嫌殴打他人的嫌疑人孔某驾车进入盛泽辖区,立即启动跨省协作机制,两地警方通过资源共享,最终在江浙联勤卡点成功抓获嫌疑人。无独有偶,不久前,盛泽一纺织厂员工财物被盗,嫌疑人逃窜至王江泾辖区内,警务中心当晚便锁定目标并移交处置,财物次日即归还失主。
据统计,自“太平桥跨省共治警务中心”运行以来,两地累计开展联合行动35次,抓获跨省违法犯罪嫌疑人16名,破获流窜偷盗电瓶车、个人财物等案件23起,省界区域安全韧性与协同处突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两地依托“秀警110”平台,运用“警云达”“智能手环”等设备推进指令流转,构建起省际风险感知圈、巡防圈。
服务通办
搭建便民暖心“一座桥”
“不用再浙江、江苏两边跑,在警务中心的政务窗口就能办,省时又省心!”前几天,家住王江泾、工作在盛泽的张女士只花了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户籍迁移,对“跨省通办”服务赞不绝口。
为解决群众“跨省办事难”问题,王江泾镇与盛泽镇签署《长三角一体化跨省通办共建协议》,联合打造“跨域通办・云综窗”系统,实现“一个标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的异地受理模式。通过远程视频交互,群众可与属地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全程不改变原有业务规则,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
如今,在“太平桥跨省共治警务中心”的政务服务窗口,个体工商户登记、社保查询、交通违章处理、户口迁移等18项高频事项已实现“一窗通办”。截至目前,该窗口累计服务跨省群众568人次,满意率达100%。针对跨省矛盾纠纷,窗口还引入“老娘舅”调解机制并开通热线,两地联合调处劳资纠纷、邻里矛盾等跨域问题28起,调解满意率达98%。
同时,两地推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力量共建、矛盾共调、应急共处,打造跨区域平安建设共同体。整合跨省共治人民建议征集站、矛盾纠纷联调窗口、集卡司机外卖小哥休息点、志愿者招募中心等功能,带动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在王江泾镇大坝村打造“大坝一体哨”党建品牌,探索“邻情共议,邻事共治”模式,定期举办毗邻党建会议、“红马甲”巡防、文化交流等活动。
从打破警务壁垒到推动服务互通,从联合执法到文化交融,两地在推进平安边界建设中接地气、攒底气、聚人气,以“让边界线成为发展线、幸福线、平安线”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界线有界、发展无界”的新路子,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上一篇:秀洲持续擦亮“美好优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