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晔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
作为南昌近郊的农业大镇,安义县鼎湖镇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核心工作,以政策为指引,靠精准帮扶筑牢防返贫底线,用全域整治擦亮生态底色,以一个个鲜活实践,书写着“产业兴旺、环境美丽、百姓安居”的乡村振兴答卷。
目前,该镇402户脱贫户、24户监测对象稳定增收,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群众幸福感持续攀升。
民生帮扶 让群众“暖”起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鼎湖镇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落脚点,用点滴实事温暖民心。西路村81岁低保户吴学豆因牙齿稀少长期“吃饭难”,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联合帮扶单位筹得3050元爱心款。
就诊当天,驻村队员专程开车到吴学豆家门口等候,全程陪同他完成检查、种牙等流程。术后恢复期间,驻村队员每周回访,耐心叮嘱他“先吃流食、软食”,并实时关注恢复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恢复,吴学豆已能正常进食,他表示:“以前总因为没牙愁吃饭,现在啃甘蔗都没问题,胃口好了,身子也比以前结实。工作队把我这点‘小事’当成‘大事’办,太贴心了!”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鼎湖镇随处可见。田埠村五保户熊汗冬家中深夜断电,村干部带着电工马上上门排查检修,第二天一早,他们再次上门,对全屋线路进行彻底排查,更换老化线路,消除安全隐患,还为老人详细讲解用电安全知识。“你们不光连夜帮我解决难题,还特意来排查隐患,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既舒心又安心!”老人望着整改一新的电路,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鼎湖村脱贫户余定秀曾过去一直靠自家压水井取水,降水量大的时候井水浑浊,水质得不到保障,要上厕所也只能去公厕,再加上年老体弱、腿脚不便,用水难题成了他的“心头刺”。镇里协调资金优化管线路径,将清水直接接到厨房、卫生间,彻底解决老人的用水难题。
“现在不用出家门一步,直接拧水龙头就有水,洗衣、烧饭、上厕所都方便多了,水质也有了保障,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余定秀握着帮扶干部的手说。
产业增收 让腰包“鼓”起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更是防返贫的保障。鼎湖镇建立“三线监测”模式,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每月入户排查,对遇困农户及时纳入帮扶,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湖溪村立足本地资源,打造“湖溪龙虾”养殖基地与光伏发电项目,形成“特色种养+绿色能源”的产业格局。2023年,该村通过产业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24户脱贫户从中获益,户均增收近4000元。此外,该镇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方式,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端起“增收碗”,筑牢了防返贫的产业防线。
针对该镇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鼎湖镇建立三线监测模式,并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每月开展入户排查,对因病因灾等出现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帮扶。该镇湖溪村还依托本地特色,打造“湖溪龙虾”“光伏发电”等产业基地,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去年湖溪村通过各类产业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24户脱贫户共增收9万余元。截至目前,该镇共有脱贫户402户,监测对象24户,其中已消除风险18户,风险消除率达75%。
生态宜居 让乡村“美”起来
“以前杂草堆成山,现在出门是花园。”提到村里的变化,花园村村民陈茂斌满脸自豪。鼎湖镇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掀起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热潮,聚焦“清脏、治乱”,采取“机械+人工”模式,对生活垃圾、断壁残垣等进行集中清理。
此次整治行动以“清脏、治乱”为重点,该镇上下热情高涨,各村小组组长带头行动,各村村民积极参与,采取“机械+人工”协同作业,对枯枝落叶、生活垃圾、断壁残垣进行集中清理。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已动员500余人,出动大型机械设施14台,清运垃圾近300吨,断壁残垣10余处,房前屋后垃圾、主干道旁杂草基本实现全部清除,镇域环境焕然一新,道路整洁通畅、村容清爽有序,群众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此外,通过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鼎湖镇已做到村村有公厕、路旁无垃圾、河沟无污水。如今行走在鼎湖镇,庭院整洁有序,设施排布井然,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路正长,砥砺奋进谱新篇。鼎湖镇将以更务实的举措巩固脱贫成果、壮大乡村产业、优化人居环境,让群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奋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乡镇样板。
上一篇:民宿旅居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