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蔡茜)“从基地采收到送达东莞的商超,全程冷链运输仅需16个小时。”11月16日,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天星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贵州互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悟颉话语里满是兴奋。
今年,印江木黄镇种植大户吴锦堂采取轮种和错峰种植的方式,使得冬瓜亩产提高到了2.4万斤,且价格较往年也有所增加,效益大大提高。此外,自2023年以来,木黄镇新民坝区全面推广黑皮冬瓜种植,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培育出的黑皮冬瓜不仅个头大、产量高,品相更是出众,深受福建、广东等市场青睐,是印江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个“菜篮子”基地。
作为贵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供应地之一,印江依托梵净山生态优势与东西部协作机遇,今年已有价值3.51亿元的辣椒、大米、茶叶等农特产销往大湾区,让大山里的鲜味跨越千里,直达湾区市民餐桌。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大湾区‘菜篮子’标准,升级辣椒、大米等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开发更多符合湾区口味的产品,让印江的农特产成为湾区市场的‘硬通货’。”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樊正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