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也是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本年度的开始。确保妇女和女童远离暴力,无论是对她们自身的福祉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然而在全球范围内,近1/3的女性一生中曾遭受亲密伴侣的人身暴力或性暴力,超过23%的15至19岁青春期女孩报告曾遭受过暴力。这不仅给受害者带来深重伤害,也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中产生深远影响。
在当今世界,青少年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社交、学习和自我表达。然而,女孩作为弱势群体之一,进入青春期后往往面临更显著的社会压力、评判和限制。在她们追求更大独立性的同时,也面临更高的风险。全球范围内,58%的女孩和年轻女性报告曾在社交平台上遭受骚扰。这类骚扰常常涉及性内容和暴力威胁。
新技术正在加剧这些风险。深度伪造和图像处理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色情领域,针对女性的深度伪造犯罪日趋猖獗;基于人工智能、模拟交友的聊天应用程序,可能使青少年脱离现实联系,更容易受到操纵和诱骗;同时,决定用户所见内容的算法可能强化有害的刻板印象,传播性别偏见、挑拨性别对立的内容。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救助儿童会在最近的全球报告中探讨了这些现象。报告明确指出:数字暴力是影响妇女和女童一生的、更广泛性别暴力模式的一部分。
事实上,由女孩群体所反映出的风险与挑战,也存在于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之中。在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所有青少年都面临着数字环境带来的新型威胁,亟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保护。
应对性别暴力及保护青少年数字安全需基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在多个领域采取行动。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家庭和学校帮助青少年发展数字素养,包括建立安全、尊重的关系和批判性思维;鼓励科技公司在产品设计中避免助长性别对立情绪或传播有害内容,并贯彻“安全设计”原则;加强采用创伤知情方法、保护隐私并符合青少年发展需求的服务;确保法律和政策能够应对所有风险,紧跟技术变革,并维护暴力幸存者的权利;深化研究,了解风险如何随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演变并相互交织。
在应对数字暴力方面,许多国家正取得进展。在中国,政府机构日益重视对妇女和女童的保护,并逐步扩展至对全体青少年的网络保护。2025年10月,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坚决打击针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联合国机构也支持中国政府加强法律框架、改善服务、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并将网络安全纳入青少年保护与性别暴力应对体系。同时鼓励科技公司开发安全产品,采取负责任的做法,并开展研究以更好地识别新兴风险。
这些努力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防止伤害,还要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能够充分、安全地参与数字生活。每一位青少年都应享有安全的网络环境。他们的思想、创造力和领导力不仅丰富了数字世界,也有助于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社会。打造能够拓宽青少年机会的数字空间,是家庭、学校、社区、政策制定者和科技公司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携手努力,数字平台就能成为青少年成长、施展领导力和蓬勃发展的安全天地。
自30多年前发起以来,如今“16日行动”已成为全球团结与行动的契机,推动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联合国提高认识、支持暴力受害者并促进变革。今年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消除针对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数字暴力”,强调解决数字空间中日益严峻的伤害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让每个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安全、茁壮成长的未来。(作者分别是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
上一篇:培训演练护航重点单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