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唐园长讲课时分享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老师和宝宝的互动。
“0—3岁是儿童成长的黄金关键期,每一个发展里程碑的达成,都离不开科学养育与专业医疗的双重护航。”近日,在秦淮区托育服务健康指导员师资专项培训班上,秦淮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唐小娟园长以生动案例结合实践经验,深度解读了医育融合模式下的0—3岁儿童养育要点,为全区托育机构管理者、教师带来了一场实用且深刻的分享。
三方联动 专业力量贯穿婴幼儿成长全过程
“医育融合不是简单的医疗与教育叠加,而是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唐小娟园长表示,秦淮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作为隶属于秦淮区妇幼保健所的专业托育机构,建立起儿保、托育、家庭三方联动的闭环机制,让专业力量贯穿婴幼儿成长全过程。
在这一体系中,秦淮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作为医疗侧,扮演着“大脑和智库”的关键角色。儿保科专家团队不仅为托育机构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专业培训,还定期开展健康评估与督导检查,从生长发育监测到常见疾病预防,为托育服务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撑。而托育机构的教师则作为教育侧,化身“手脚和哨兵”,承担着日常执行、观察记录和家园沟通的重要职责。他们是婴幼儿成长的一线观察者,也是问题的第一发现者,将孩子的饮食、睡眠、情绪、大动作发展等情况实时记录,为医疗干预和家庭养育提供精准依据。
健康管理全覆盖 细微之处守护成长点滴
“医育融合的魅力,在于让专业医疗服务融入养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家长的焦虑在源头得到缓解。”唐小娟分享的真实案例,让在场者深受触动。前段时间,该中心一名10个月大的宝宝突然发烧,既没有感冒咳嗽的症状,也无其他异常表现,这让照护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担忧。得知情况后,秦淮区妇幼保健所的中医师第一时间介入,通过触摸宝宝腹部、询问排便和饮食情况,精准判断为积食引起的发烧。
“积食引起的发烧通常不会过高,无需特殊用药,通过揉腹、促排等简单手法即可缓解。”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宝宝进行护理,当天晚上宝宝就顺利排便,体温也恢复了正常。“这样的小事,正是医育融合价值的生动体现。”唐小娟感慨,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小毛小病,既担心延误病情,又不愿承受医院挂号排队的麻烦,而医育融合模式将儿童保健科、中医科、口腔科、眼科四大科室服务前置,让推拿、口腔检查等预防服务走进托育场景,把小问题遏制在初始阶段,极大缓解了家长的养育焦虑。
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让儿童健康管理更具前瞻性。中心每月都会将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同步至医育融合数据库,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联合儿保医生分析孩子的发展轨迹、饮食规律等,及时查找原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医育融合共成长,护航0—3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0—3岁儿童的成长,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医育融合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参与。”唐小娟非常认可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她表示,如今不少90后、00后家长因工作忙碌,将孩子交由祖辈或保姆照顾,忽视了亲子陪伴的珍贵。“这个阶段的成长错过了就无法弥补,而有效的陪伴并非需要高深的技巧,可能只是做事时的一瞥,闲暇时的几句聊天,或是对孩子需求的及时回应。”
为让家长全面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该中心构建了透明化的家园沟通渠道。家长通过健康登记表,既能查看孩子的发展量表,了解大动作、语言、情绪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也能实时掌握孩子的每日食谱,确保对孩子的饮食和成长状况了然于心。唐小娟分享了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名19个月大的宝宝在小山坡上奔跑时不慎摔跤,没有哭闹着寻求安慰,反而说出了“慢慢”二字——这是平时老师在他跑得快时的温馨提醒,宝宝不仅理解了摔跤的原因,还展现出调整行为、再次尝试的勇气;另一名刚满12个月的宝宝,在老师说“帮忙”时,立刻跟着说出“帮忙”,这正是日常陪伴与引导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发展成果。
反观常见的家庭养育场景,孩子摔跤后,家长往往会急忙扶起、过度安抚,甚至抱怨环境,这种不当引导反而会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唐小娟表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理念。
据秦淮区妇幼保健所负责人介绍,秦淮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与秦淮区妇幼保健所的医育融合实践,是该区优化托育服务、提升养育质量的生动缩影。“这只是实践的开端,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育融合模式,让专业医疗与科学养育深度融合,为0—3岁儿童打造更优质、更全面的成长环境。”她表示,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让每一个婴幼儿都能在医育融合的护航下,健康、快乐地迈向人生的每一个里程碑。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华琳月 孙苏静 文/摄
上一篇:“鸡蛋箱旁就是我的创作天地”
下一篇:辽阳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焕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