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本面解码
——基本面解码拆解“裸奔”验收单与“出货章”或顶替验收章的合规漏洞,或以访谈替代实质取证或难掩勤勉尽责缺失之嫌
在新能源电池行业普遍面临去库存、下游集成商及终端厂商验收周期拉长的“寒冬”之下,大连美德乐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德乐”)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生疑的“逆势高增”答卷。然而,当我们剥离其亮眼的财务数据外衣,深入审视其支撑数亿元营收的底层单据时,却发现其收入确认的基石存在着惊人的法律瑕疵。
基于对美德乐招股说明书(上会稿)及问询回复的法务会计深度复盘,我们发现,高达数亿元的收入确认竟依赖于“仅有签字、未盖公章”的“裸奔”单据;物流环节的“出货专用章”被强行赋予了技术验收的法律效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黄祥、杨易)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审计风险时,或未能执行“实质重于形式”的深度核查,其尽责程度在“客户交易习惯”的借口下或显得苍白无力。
亿元营收“裸奔”:签字单据背后的法律争议
对于采用“验收法”确认收入的定制化设备企业而言,验收单不仅是会计核算的触发点,更是风险报酬转移的法律界碑。在B2B商业实务中,企业公章是确认法人意志的最高法定形式。然而,美德乐的申报材料显示,其收入确认凭证或存在系统性的法律效力缺失。
根据问询回复数据显示,美德乐“仅签字未盖章”的验收单据规模呈现逐年攀升之势。2022年至2024年,该类单据涉及金额分别为2,234.70万元、7,273.91万元、1.07亿元。特别是在2024年,仅凭个人签字确认的收入占当期验收确认收入总额的比例高达15.19%。
这意味着,美德乐有超过十分之一的营收,是建立在或存在争议的证据基础之上的。在司法实践中,仅有个人签字而无公章的文件,一旦发生纠纷,举证责任将倒置。若客户方否认签字人员的权限,或声称该人员已离职、甚至签字系伪造,美德乐将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和收入冲回风险。
在IPO审核的高标准下,如此大规模的“裸奔”单据,不禁让人质疑:这些签字背后,是否隐藏着为了调节利润而进行的“抽屉协议”或“通融性验收”?
或偷换概念:“出货章”如何变成了“验收章”?
如果说“无章签字”是内控执行的疲软,那么用“出货专用章”代替“验收章”或是对商业逻辑的公然挑战。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美德乐有约481万元(占比1.66%)的收入是基于加盖“出货专用章”的单据确认的。对此,发行人及保荐机构的解释是:“客户内部规定,用出货章确认公司已履行完毕交货及安装调试义务”。
这一解释在法务审计视角下或显得牵强。从字面义和商业惯例来看:
出货专用章(Outbound Stamp):通常仅证明货物在物流层面的移动(如离开仓库)。
验收专用章(Acceptance Stamp):证明货物已到达、安装调试合格并满足技术指标。
将掌管物流的
“出货章”强行等同于技术部门的“验收章”,存在明显的职能错位。这是否意味着,产品仅仅是发到了客户仓库或完成了物理交付,并未真正完成复杂的联调联试。如果仅凭“出货章”就确认收入,实质上是将“物流节点”混淆为“风险转移节点”,涉嫌提前确认收入。
保荐机构黄祥、杨易的“尽责”幻象
或以言词证据替代客观铁证
面对上述明显的单据瑕疵,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黄祥、杨易是否做到了勤勉尽责?从公开披露的核查程序来看,其执业质量令人存疑。
在审计证据的效力层级中,客观的第三方书面证据(如社保记录、法定授权书)远优于主观的言词证据(如访谈)。然而,复盘国泰海通的核查动作,我们看到的是“证据降级”:
社保核查完全缺位:面对数亿元的“仅签字”单据,验证签字人身份最核心的证据是社保缴纳记录。这是防止“临时工冒签”或“离职人员补签”的黄金证据。然而,保荐机构仅凭“查看名片、工牌”或“企业微信确认”来验证身份。众所周知,名片极易伪造,工牌具有滞后性,这种核查手段在法务审计中属于“形式主义”。
缺乏法定授权书:保荐机构声称签字人为“有权人员”,但主要依赖于访谈中的口头确认。在缺乏客户出具的、加盖公章的《法定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所谓的“授权”在法律上是极度脆弱的。
笔迹鉴定缺失:针对金额巨大的无章单据,保荐机构未引入第三方笔迹鉴定,仅凭肉眼或访谈确认。这无法排除同一人模仿多人签字,或销售人员代签的舞弊风险。
底稿之下的隐忧
国泰海通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黄祥、杨易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在面对由于单据瑕疵导致的收入截止性风险(Cut-off Risk)和或存虚构交易风险时,选择了轻信发行人的商业解释,以低效力的“访谈”和“函证”替代了高强度的法务调查。这种核查深度的不足,不仅暴露了其职业怀疑精神的缺失,或更让美德乐IPO项目的财务真实性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上一篇:并购信息库-11月24日更新
下一篇:爆单之后,机器人的交付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