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摄影 向宇
11月24日下午,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5楼水晶厅座无虚席,第三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主论坛正式启幕。在“铅与火”向“数与云”跨越的时代节点,来自全国期刊界的领军人物齐聚天府之国,围绕“品质立刊 使命铸魂”主题共话行业未来。论坛现场,思想的碰撞与实践的分享交织,既展现了全国期刊业的发展成果,更传递出扎根巴蜀大地的四川声音——从主论坛的创新实践到全域期刊的蓬勃生态,四川力量多点开花,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论坛现场
守好根本:内容为王是不变的底气
吕红娟
“期刊是思想的载体,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负责人吕红娟率先登台,以理论传播的初心开启了这场行业思想盛宴。该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入选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通过“宏大叙事”与“精微解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理论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延建林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延建林从国家战略高度分享了科技期刊的担当:“英国有《Nature》(《自然》杂志),美国有《Science》(《科学》杂志),中国要有《Engineering》(《工程》英文)。”这本创刊十年的期刊以“改变世界”为使命,发表了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等顶尖科学家的原创成果,其“1+9+1”工程系列集群中5本英文期刊进入JCR Q1区,让中国工程科技的声音清晰传向世界。
焦兵
“三审制度、双向匿名外审、审稿回避,每一项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学术公平。”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焦兵详解了学术期刊的品质密码。该刊35岁以下学者发文比例从2019年的5.06%提升至2025年的23.88%,用实际行动践行“培育青年学者”的使命,让学术期刊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张懿
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深情回望文学期刊的坚守:“从沈从文、巴金等名家小辑到如今‘头条名家+实力中青代+潜力新生代’的梯队建设,《花城》始终是作家成长的摇篮。”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经典作品的首发,印证了文学期刊记录时代、滋养心灵的独特价值。
薛萍
“让‘思想含量’成为‘流量担当’,是我们应对传播变革的核心探索。”扎根巴蜀大地的《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总编辑薛萍,带来了地方期刊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作为四川期刊的代表,她的分享既展现了地方刊物立足区域实际的活力,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四川期刊界扎根现实、服务群众的鲜明特色。
李栓科
“无论传播载体如何变迁,‘内容’永远是期刊的立身之本、核心之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的发言道出了所有期刊人的共识。创刊75年来,该刊从地方刊物《地理知识》成长为拥有7000万+全媒体粉丝的文化IP,《选美中国》特辑累计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的成绩,用时间证明了优质内容的持久生命力。
四川实践:把创新做在实处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创新是期刊突破发展瓶颈、拓展传播边界的关键引擎。《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总编辑薛萍在分享中,详细拆解了《四川党的建设》的创新实践,为地方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我们用大白话摆好‘龙门阵’,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薛萍介绍,面对传播形态的变革,刊物立足四川多民族聚居的省情,构建起汉、藏全媒传播体系,平均每月生产15条以上传播量“10万+”的优质原创内容。针对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的实际,打造的“藏视频”系列两年多点击量破亿,藏地阳光网境外访问量占总访问量的20%左右,让涉藏传播更具温度与穿透力;“天路赞歌——‘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专题“500万+”的点击量、“振兴路上写答卷——我的驻村帮扶故事”征文活动“1000万+”的全网传播量,生动诠释了思想性内容与创新传播形式结合的强大势能。
薛萍的实践并非个例,而是四川期刊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放眼全省,360种四川期刊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年总印数达4420万册,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元共生的良好生态。《科幻世界》《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荣膺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以专业实力引领行业发展;《廉政瞭望》《先锋》入选“全国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百强”,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脱颖而出;《三苏学刊》《蜀道研究》《杜甫研究学刊》深耕巴蜀文化,让千年文脉在纸页间绵延;《红领巾》《少年时代》专注青少年教育,用知识与温暖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从理论传播到学术研究,从科普启蒙到文化传承,四川期刊正以全方位的创新实践,书写着区域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后续发力:分论坛精准破题
主论坛的思想碰撞与期刊展的集中亮相,为期刊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拓宽了思路。11月25日,四场分论坛将接力开讲,围绕党刊高质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创新、文学期刊转型、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等关键议题深度研讨。
在党刊分论坛,《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藏地阳光采编部副主任郎卡拉姆将分享“藏视频”破圈经验,揭秘以深度可视化打开涉藏传播新路径的实践;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分论坛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论坛》主编喇明英将探讨“智库+期刊”融合发展模式,为区域学术期刊创新提供思路;文学期刊分论坛由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单位承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将发表演讲,与《人民文学》《诗刊》《四川文学》等全国知名期刊主编共话新时代文学期刊的使命担当;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分论坛则将聚焦AI技术应用、集群化办刊等前沿话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思维。
此外,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还会主持圆桌对谈,《中国作家》《收获》《小说月报》等知名期刊的主编们,将一起探讨文学期刊的当下与未来。
正如薛萍所言:“我们的期刊已不是‘一册在手’的静态终端,而是‘多端入云’的全媒接口。”未来,当分论坛的智慧碰撞落地为具体实践,当一本本期刊继续在纸上、云端传递思想与温度,中国期刊必将在守正创新中走得更远,而四川期刊也将带着巴蜀的烟火气与创造力,为读者带来更多惊喜,为行业发展增添更多动能。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上一篇:最新!斐乐致歉
下一篇:雷军,增持小米超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