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示走向“打工”,机器人“进厂”卡在手部“最后一厘米”|聚焦
创始人
2025-11-24 20:52:5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1月24日讯(记者 李佳怡) “(机器人)手部还是缺非常好的硬件。”灵初智能COO孟福刚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要做非常精细化的动作,(对机器人来说)就有点复杂了。”

据有关预测,在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人形机器人2025年至2035年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

2025年也被业界普遍称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量产的关键年份。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的演示品,转变为产线上的“新员工”,它们开始承担搬运、分拣和质检等工作,解决制造业的招工难题。

当机器人能够稳步走入工厂,摆在其面前的挑战也从“稳定行走”转变为“精细操作”,仿人的“灵巧手”技术,便成为决定其能否真正融入生产流程的关键。

机器人灵巧手是一种仿生末端执行器,致力于实现“类人级灵活操作”的智能终端。它通过多自由度与传感系统,使机器人不再仅限于简单抓取,而是能完成拧螺丝、精密装配等复杂任务,从而真正适应多变、非结构化的真实环境。

此前10月初,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报道称,特斯拉原计划今年量产至少 5000 台人形机器人 Optimus,后因工程师反对下调至 2000 台。然而,因机器人手部和前臂设计存在严重技术难题,工程团队迟迟无法实现类人灵活操作,已暂时停产并积压大量无手机体,一度引发外界关于量产进度的担忧。

近日,专攻灵巧手技术与产品的灵初智能COO孟福刚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当前机器人在整体运动能力上已有明显进展,其胳膊关节、类人形移动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应用场景需求。然而,手部作为实现精细操作的核心部件,仍是目前硬件层面尚未突破的关键短板。

“机器人在硬件方面手还没有较大突破。”他坦言,“手部硬件上的技术路径到底是什么,腱绳、直驱还是连杆驱动,目前还在进行一系列的尝试。”

具体来说,如何在机械设计上复刻人手的灵巧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难题。人手拥有高达二十余个骨骼自由度,可以说是精密机械、柔性电子和AI算法的集大成者。为了模仿这种复杂性,灵巧手需要在手掌大小的空间内,密集布局数十个电机、传感器和传动部件。

孟福刚也向记者指出,人类手部与腕部共拥有24个自由度,每个末端关节都能独立运动。而目前市面上的灵巧手,虽在形态上仿照人手,但其主动自由度通常为6个,其余5个手指末端的运动多由电机被动耦合驱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也正是实现一系列精细化操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此外,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智能控制系统与感知能力的缺失。当前大多数灵巧手仍缺乏足够灵敏的触觉反馈系统,无法像人类手指那样通过细微的力反馈来实时调整抓取力度与姿态,这也就使得机器人难以较好处理易碎物品或需要触觉引导的精密装配。

对此,孟福刚强调,数据采集是突破灵巧手技术的关键,当前无论是人类操作数据还是真机运行数据均较为缺乏。

在他看来,要达到理想状态,预计需要积累约200万小时的人类操作数据。若能持续投入数据采集,在明年下半年灵巧手产品有望实现一系列应用层面的精细化操作突破。

“(机器人)做一些大的动作,夹爪单独的取放,这个路径已经解决了,但是要做非常精细化的,比如说拿笔去写字等,(对机器人来说)就有点复杂了。”孟福刚表示,“我们对行业的判断,还需要等待三年才能有大规模的落地应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公司的这...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公司的这种市值管理和回购方式让投资者熬白了头,公司管理层和城发怎么看?谢谢董秘...
跨境通:权人重整申请两年多,董... 投资者提问:权人重整申请已披露两年多,目前国资股东已入驻、董监高完成调整。请问公司是否在推进重整方案...
投资者提问:接上文,企业把经营... 投资者提问:接上文,企业把经营问题推卸市场环境不好,把股价长期低迷,市值无增长责任推给是二级市场的原...
浙江世宝:公司目前尚未进入特斯... 投资者提问:公司是否入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特斯拉剔除国内供应链对公司有何影响?董秘回答(浙江世宝SZ0...
2025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11月24日,2025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