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泉州?
创始人
2025-11-24 20:02:19

转自:泉州发布

金秋时节的泉州,喜讯如秋叶般纷至沓来。

1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胜利闭幕。泉州南音《福盈刺桐城》以悠扬的曲调脱颖而出,摘得第二十届群星奖」,这是泉州时隔15年再度荣获这一国家级群众文化最高奖项;《南音魂》成功斩获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全国仅15个), 这是泉州时隔12年再获中国文华奖殊荣,也是泉州南音首次摘得该项国家级最高荣誉。

而在这几天前的10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新一批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名单,泉州成为中国第7座世界美食之都。这是继2021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泉州又一世界级城市名片。

凭什么是泉州?为什么又是泉州?

01

世界美食之都

山海交响与千年洋流的「味觉奇点」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美食之都的桂冠授予泉州,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又是这里?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邃。它不止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更在于这座城市的地理基因与历史脉搏,共同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味觉奇点」。

▼ 泉州簪花筵。图源@泉州通客户端

山海馈赠是泉州美食的底层密码。泉州的地形如同一部写满挑战的剧本:境内八成是丘陵山地,平原仅占约10%。然而,大自然的严苛往往伴随着慷慨。背倚戴云山脉的丰饶,面朝台湾海峡的博大,泉州人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哲学演绎到极致。山间的竹笋、香菇、茶叶,与海中的鱼、虾、蟹、贝,并非简单并列,而是在一口锅中完成跨越地理界限的对话。

早在南宋,泉州人林洪就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山海兜」——将山中嫩笋与海上鱼虾同烹,以胡椒点睛。这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山海和味的哲学。今天,安溪的铁观音既能入盏为茶,亦可入菜提香;永春的芦柑在鲜食与蜜饯间自由转换;而一颗小小的海蛎,借助明代从南洋引入的地瓜粉,被制成金黄软糯的传奇——蚵仔煎,完美解决了山海之地粮食不足的困境。

▼ 泉州海蛎煎。图源@泉州通客户端

千年洋流,为泉州注入风味的源代码若仅有山海,泉州或许只是一座风味卓绝的滨海之城。但其最独特的禀赋,在于它曾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当全球的商船汇聚于后渚港,它们载来的不仅是奇珍异宝,更是重塑本地风味的代码包

阿拉伯商人带来大量的香菜、芝麻、胡椒,而东南亚的沙茶、咖喱随着归国华侨的乡愁,重新登陆故土。这些异域香料没有简单覆盖本土味型,而是智慧地融入:于是,我们看到了用南洋沙茶酱调和本地海鲜与油面的沙茶面,看到了以咖喱炖煮泉州牛肉的咖喱牛排。就连看似很本土的姜母鸭,其浓香中也回荡着中西合璧的味觉记忆——本地老姜+红脸番鸭。这种历经千年的味觉开源运动,使泉州美食天生具备一种全球化视野。

▼ 姜母鸭,姜母即老姜。(王世阳 摄)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泉州吸纳东南亚、中东乃至欧洲的饮食元素,形成了多元融合的独特风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语中写道:泉州美食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是创意城市的典范。

因此,泉州的美食版图,是一部可品尝的世界文化交流史清晨的一碗面线糊,其细如发丝的制作技艺是非遗,而那碗中加入的配料,可能源自唐宋,可能来自南洋。一颗扎实的泉州肉粽,包裹的不仅是糯米和馅料,更是宋元时期商贸繁荣的见证。近年来复原的宋元海丝宴,直接从古籍中寻找灵感,让山海兜梅花汤饼」等古菜在德化白瓷上重生,完成了从文物文明的活态呈现。

作为全国8座米其林指南开城之一和黑珍珠榜单的开城城市,泉州用味道书写着世界美食之都的传奇。

▼泉州古城。(图源:视觉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远不止是面线糊的鲜醇、姜母鸭的浓香或土笋冻的爽滑,而是泉州将地理的馈赠、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包容,悉数融入日常三餐的非凡能力。在这里,每一口都是山海,每一味都见千秋。这座世界美食之都,真正征服大家的,是它那跨越千年的、开放而智慧的人间烟火气

02

世界遗产之城

从古老商港到文明生长的活态样本

如果说美食是泉州的味觉名片,那么世界遗产则是它的灵魂底色。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古城以22处遗产点,向世界展示了它在10-14世纪作为全球海洋贸易枢纽的辉煌。

但,泉州的遗产远不止于此。

▼ 泉州红砖古厝燕尾脊(图源:泉州文旅)

2025年6月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当泉州以唯一主宾城市的身份,携万件工美精品亮相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产业实力,更是一种文明的当代宣言。这座头顶世遗桂冠的古城,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答着遗产如何活着的时代命题——遗产不是被时间冻结的标本,而是持续生长的文化基因,驱动着一座城市在古今对话中澎湃向前。

漫步城中,遗产的密码无处不在——开元寺的飞天乐伎,翅膀融合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与敦煌飞天的意象;清净寺的阿拉伯式拱门,与仅一街之隔的关岳庙香火交织;九日山的祈风石刻,记录着宋代官员为远航商船举行国家级祈风仪式的盛况。这些遗产点共同勾勒出一幅文明交融的立体图景:港区设施支撑物流运输,城市结构保障社区功能,制度管理维系贸易秩序,多元文化共塑社会生态。

▼ 泉州关岳庙。(图源:泉州文旅)

更为独特的是,这些遗产要素中近三分之一蕴藏着传统工艺的密码,它们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泉州工美产业生生不息的文化母体。德化龙窑遗址的千年窑火,今天已转化为智能窑炉的技术灵感,催生了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世界瓷都;安溪青阳冶铁遗址的古老技艺,在当代工匠手中与藤铁工艺结合,演绎出「铁骨柔情的产业传奇;藏在洛阳桥宋代桥墩石刻里的营造智慧,如今在惠安石雕中焕发新生,推动其年产值突破150亿元,从寺庙建筑走向城市公共艺术。

正是这种活态传承,让泉州超越静态的遗产保护,走向文明的创造性转化。据统计,泉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世界级非遗6个、国家级非遗36个,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堪称「非遗科」的三好学生。

▼ 泉州德化,窑火千年。供图@月记窑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仍在呼吸的文化生态系统——南音的古乐在当代剧场中回响,提线木偶在社交媒体上圈粉年轻观众,簪花围成为到泉游戏圈的新晋「顶流」,古老的闽南红砖大厝里开着时尚咖啡馆。

泉州的文化遗产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它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过往辉煌,更在于它展示了一条文明传承的创新路径。真正的遗产,从不是文明的终点,而是文明生长的又一个起点。

▼ 世遗泉州。图源:泉州发布

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这里,

天后宫的香火与咖啡馆的香气交织,

南音的雅韵与街头小贩的吆喝共鸣;

万国客商的历史印迹

与千家游人的现代足迹重叠,

多元生活方式在此和谐共生。

▼ 泉州海交馆(图源:泉州文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会员费高达15万的高端俱乐部,... (文/霍东阳 编辑/张广凯)近日,英国高端百货哈罗德发布声明称,自明年1月起将关闭其位于上海的私人会...
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 2025年11月19日至21日,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陈国友大使访问阿尔巴尼亚,分别...
机智!客户递纸条写“被迫跑分”... 转自:扬子晚报近日,中信银行南京分行辖内南通通州支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无声营救”。该支行三名员工凭...
君实生物(01877):JS0... 君实生物(01877)发布公告,近日,公司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代号:JS001sc)...
21书评丨在理财方面要做时间的... (格致出版社《白领1000万财务自由笔记:低利率时代的逆袭手册》)特约评论员 夏宁《白领1000万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