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1月24日讯(记者 史士云)“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来源于国内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和托珠单抗注射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亏损收窄主要系原因为成本费用类增长比例小于营收增长比例。公司将继续拓展营收规模,同时继续降低成本及优化运营效率,争取早日实现盈利。”
在11月24日举行的百奥泰 (688177.SH)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以个人投资身份提问第三季度业改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时,百奥泰董事长、总经理李胜峰如此表示。
日前,百奥泰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当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34.92%;扣非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收窄19.93%。从前三个季度的总体表现来看,其累计实现营收6.84亿元,同比增长17.57%,归母净利润为-2.24亿元,同比增长38.7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9亿元,同比增长31.12%。
但值得关注的是,百奥泰今年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显著攀升至 78.27%,不仅高于去年同期的63.76%,亦超出同业平均水平。
对此,李胜峰解释道,负债率上升主要系合同签订量增加带动预收账款增长所致,当前合同负债占资产比例已达33.77%,后续随着合同逐步履行,该比例将稳步回落。同时,公司将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加大长期融资力度,降低短期负债占比。
▌国内竞争日趋白热化
百奥泰以生物类似药起家,公开资料显示,所谓“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批准的原研生物药高度相似的治疗用生物制品,其研发生产需遵循“相似性评价”核心原则,本质是原研生物药的“等效替代选择”。
随着一批明星原研药专利已到期或即将步入“专利悬崖”,生物类似药赛道近年来持续升温,据IQVIA Forecast Link预计,2020至2030年间,生物类似药市场将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2030年将达到750亿美元。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在布局生物类似药赛道,包括百奥泰、复宏汉霖(02696.HK)、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百奥泰是这其中布局较早、生物类似药管线较为丰富的企业之一。
截至目前,百奥泰在国内实现商业化上市的4款产品中,就有3款是生物类似药,包括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以及托珠单抗。获批上市的仅有一款创新药是枸橼酸倍维巴肽,为1类化学药,于去年6月获批上市,用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降低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的风险。
目前,百奥泰另有戈利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乌司奴单抗等多款生物类似药,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
当前,驱动百奥泰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阿达木单抗与托珠单抗均为国内对应品种的首款生物类似药。其中,阿达木单抗的原研药为曾蝉联多届“药王”的修美乐,后受生物类似药的强烈冲击,其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
百奥泰的阿达木单抗于2019年获批,截至目前已在国内获批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8个适应症,并全部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该产品分别为公司贡献1.83亿元、4.99亿元及3.18亿元销售收入,成为百奥泰营收的核心支柱产品。
不过,目前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当前国内获批上市的产品已达9款。此外,华海药业(600521.SH)、步长制药(603858.SH)等企业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正处于上市审批阶段。
托珠单抗的原研则为罗氏旗下的雅美罗,该产品早在2013年便已进入中国市场,直至十年后,国内才有了首款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获批。迄今为止,国内获批的同类产品已有4款。
上述两款产品由于占得先发优势,才得以为百奥泰的业绩增色,但随着市场竞争度的增加,能否维持现有的增长态势,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全国生物类似药集采正式启动,此次集采涵盖了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帕妥珠单抗八个产品。这也意味着百奥泰在国内上市的三款生物类似药全部被纳入集采范围。
有市场观点认为,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启动,将迫使企业陷入降价竞争的局面,这可能会对已抢先占领市场的企业造成冲击。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生物类似药集采有望借鉴胰岛素集采的经验,采取相对稳健的推进节奏,不会引发过度激烈的价格战,降价会相对温和,最终保障企业能够获取合理的利润。
对于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应对策略,李胜峰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已从产能储备与供应链优化方面提前布局,为参与集采竞争做好充分准备,并将以集采为契机,强化综合竞争力。
▌多产品押注全球市场
面对国内生物类似药产品同质化竞争及集采带来的市场压力,百奥泰将增量市场的突破口押注于海外。目前,百奥泰的托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以及乌司奴单抗类似药均已获得美国FDA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上市。其中,乌司奴单抗尚未在国内获批,该产品亦被视作百奥泰巩固海外市场地位的又一核心战略单品。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乌司奴单抗是大名鼎鼎的明星单品。该产品由强生原研开发,于2009年获FDA批准上市,是全球首款获批的IL-12/23抑制剂。2023年至2024年,其年销售额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不过,随着原研专利到期,觊觎该市场已久的生物类似药企业纷纷入局,截至目前,安进、三星生物、山德士、梯瓦等多家国际药企的相关产品已相继获批。
早在2021年,百奥泰便已将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在美国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权给Hikma Pharmaceuticals,旨在借助其美国本土成熟的商业网络实现快速市场覆盖。今年11月,Hikma Pharmaceuticals正式宣布启动该产品的上市销售。尽管面临竞品竞争,但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市场,美国市场的份额空间依然充足。
不仅如此,百奥泰还与多家药企达成了合作,布局覆盖欧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李胜峰在业绩会上表示,预计未来两年公司将有更多产品加速登陆海外市场。他同时提及,欧盟与美国针对生物类似药的新指南将显著降低研发成本,其在生物类似药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2024年6月,FDA发布更新版指南,不再强行要求生物类似药做“可转换”研究。这一政策转变降低了生物类似药的上市门槛,加快了其上市进程。
EMA则于今年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中临床数据个案化方式的反思文件》讨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减少对疗效对比研究的要求,为生物类似药研发和在欧盟获取批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码产品布局的同时,百奥泰今年遭遇了科研人才的相继离职。今年3月,百奥泰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职务刘翠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其是一位美籍科学家,主要负责百奥泰的相关研发工作。
10月,百奥泰宣布,核心技术人员俞金泉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俞金泉于2013年加入百奥泰,一路晋升至副总经理及核心技术人员。根据2024年年报,俞金泉年薪高达256.76万元,这一薪酬水平在百奥泰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中位居榜首。
俞金泉离职后,百奥泰核心技术人员同步也由5人裁减至4人。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上一篇:投资者提问:目前股东人数?
下一篇:数家航司往来委内瑞拉航班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