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关注 | 《人民日报》报道国开行金融活水滋养城市文脉
创始人
2025-11-24 17:21:43

报道节选:

金融活水滋养城市文脉

——对福州市金融支持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实践的调查

人民日报记者  曲哲涵 施 钰

今年暑期,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的“网红”爱心树下,游客纷纷拍照打卡。池远 摄

近年来,福州市聚焦古厝活化利用,积极推动“古厝+非遗”、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畅享非遗乐趣。图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古厝内,闽剧传承人林颖(右二)正在教授有关闽剧表演技艺。谢贵明 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古建筑是镌刻在砖木瓦石上的城市年谱,带着地域文明的基因与记忆,是城市的“文脉”。保护好古建筑,对于更好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福州市金融部门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们走进福州市的古厝群、老街巷,感受城市文脉跃动中的金融活力。

金融赋能,古建筑“活”起来

鎏金铜瓦、飞檐翘角,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栋栋古厝星罗棋布。“古村面貌更好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周末,林立贤正在自家祖厝内招呼着客人,“节假日每天接待约200人次。”

这几年,随着濂江村环境提升改造持续推进,古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2023年,林立贤和几个兄弟商量着修缮祖厝,将厅堂做餐厅,其他房间布置摄影展、农具展等,传播民俗文化。“我家祖厝是清代建筑,必须修旧如旧,为了更好保护,还得另设厨房。”林立贤一算,一共要投入200多万元,大家凑一凑,资金还有缺口。

…………

“唤醒”古建筑,以“文气”聚“人气”。福州是文化遗产大省省会,现存古建筑数量1000多处,若包括散落在乡镇、未定级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厝,总数更多。这些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当地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的重要载体。

不过,古建筑保护项目普遍面临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现金流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对连片保护开发以及文旅业务运营,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往往难以匹配,当地金融机构纷纷各展所长,助力福州市更好保护开发古建筑。

…………

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提供“融资+融智+融制”服务。2025年,该行运用投贷联动,为相关古厝保护修复提升工程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授信2.35亿元,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0.39亿元,通过引入股东资金支持,拓展物业管理和广告费收入、引入文化产业载体等手段,解决以往文旅项目仅凭门票收入难以持续赢利等痛点,全方位赋能项目融资落地的可行性。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股异动丨阿里巴巴盘前涨近4%... 阿里巴巴港股今日盘中一度涨近6%,带动阿里巴巴(BABA.US)美股盘前涨3.7%。消息上,阿里旗下...
今晚,下调! 转自:三亚发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新闻发布中心2025年11月24日公布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调价信息,...
最新或2023(历届)吉林高... 最新或2023(历届)吉林高考录取正式拉开帷幕,吉林各所高校最新或2023(历届)录取通知书也将陆续...
最新或2023(历届)海南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海南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海南各个批次的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不一样,从本...
最新或2023(历届)江西高考... 近日,记者获悉最新或2023(历届)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将于7月上旬开始。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收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