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在石家庄召开的2025年智慧货运与物流发展年会上,《网络货运平台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团体标准(T/CACEM 62—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由北京交科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编,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院及多家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共同起草,标志着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在数据标准化、业务合规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行业“数字通行证”
电子运单作为网络货运业务中贯穿运输合同、车辆调度、运费结算、税务开票全流程的核心数据载体,长期以来因格式不一、接口各异,形成大量“数据孤岛”,制约着跨平台协作与政府精准监管。
“本标准统一了78项核心数据元,涵盖运单基本信息、托运人、承运人、货物、车辆等十大类内容,相当于为行业建立了一套‘数据普通话’。”标准起草组专家、山西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李大鹏在解读中表示,电子运单不仅是运输业务的“数字镜像”,更是实现“五流合一”(信息流、合同流、资金流、货物流、票据流)的基础设施。
技术核验+政策联动,筑牢业务真实性防线
标准明确提出以电子证照核验、人脸识别、时间戳与地理位置绑定、哈希算法等多重技术手段,构建从运单生成到签收全程可追溯、防篡改的信任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与国务院《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令第810号)形成深度衔接,明确电子运单作为平台向税务机关报送涉税信息的关键依据,从政策层面强化其合规刚需。
“电子运单将业务真实性验证从‘事后补票’转为‘事中锁定’,为网络货运在‘以数治税’背景下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技术路径。”北京交科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月瑶在案例分享中强调。
场景验证:从雄安实践看标准落地成效
在河北雄安新区砂石骨料运输这一“超级工程”中,河北交投物流有限公司率先应用电子运单标准,结合惯性导航与电子证照,实现日均数百车次的“业务流、轨迹流、票据流”三流合一。
“过去靠纸质运单,司机排队、对账就要2小时,现在扫码签收即触发运费支付,单车日均有效运输时长增至14小时。”河北交投物流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李永胜介绍,电子运单使每吨砂石骨料具备“数字身份证”,从源头锁定业务真实性,极大降低结算纠纷与合规风险。
共建数字底座,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杨咏指出,电子运单团体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推动网络货运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协会将联合各方推动标准在重点企业与区域的试点应用,并加快与税务、金融、保险系统的数据对接,构建“运单即资产、数据即信用”的行业新生态。
随着电子运单标准的落地推广,网络货运行业将逐步建立起以统一数据语言为基础、以真实业务为核心、以多方协同为支撑的数字化新秩序,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