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1月21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桑坪镇组织当地30余名香菇种植能手赴周边4个乡镇的优质基地专题学习“四季出菇”及食用菌先进种植技术,为该镇3300多万袋香菇种植产业升级“充电赋能”。
作为有名的袋料香菇种植大镇,桑坪镇的香菇种植规模常年稳定在3300万袋以上,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传统种植模式存在“夏季难出菇、鲜菇供应断档、干菇销路迟缓”等问题,制约了当地香菇产业效益提升。
带着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考察团先后走进多个标杆基地。在双龙镇基地,“高搭棚深打井+三网两膜”的标准化设施让大家眼前一亮。45亩土地上错落分布着63个出菇棚和30个养菇棚,50万袋香菇通过自动控温控湿设备,实现了全年稳定出菇。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不仅节约土地,还解决了100人的劳动力就业,种植的昌利10号、七河9号等优质品种,鲜菇口感好、耐储存,深受市场青睐。
在重阳镇铭浩农业的基地里,“双网双膜+双喷淋”的智能调控系统更让种植户们开了眼界。“棚架搭得高,通风效果好,再加上自动降温设备,夏天棚内温度能比室外低5-8℃,再也不怕菌棒烧袋了。”基地技术人员现场演示的控温操作,让考察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此外,丁河、五里桥等乡镇的老基地改造案例也让大家看到了传统大棚升级的可行性。
下一步,桑坪镇将整合学习经验,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推动该镇香菇种植从“传统散户”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让3300万袋香菇实现“四季鲜采”,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推动香菇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常青树”。(刘桂花 章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