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公司研究室)
今年以来,不少国内公司放弃A股上市计划,转而冲刺包容度更大的港股。迄今为止,部分公司成功,大部分公司还在努力,其中“铜师傅”(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闯关港股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5月9日,铜师傅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保荐人为招银国际。11月9日,招股书因有效期满失效,未更新递表。很多人以为公司闯关失败,不料两天后却峰回路转。11月11日,港交所官网的披露,其上市申请已正式获受理。
公开信息显示,铜师傅核心业务为铜质文创产品,2024年收入5.71亿元,市场份额35%。与此同时,公司也面临赛道规模狭小、IP运营失衡等挑战。
铜师傅“傍”上雷军
一家杭州规模不大的文创企业,主营业务在铜工艺这个小众领域,港股IPO即使被受理,按说也不至于引起这么大关注。圈内这么关注这家公司,大概率是因为其背后站着小米系资本。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铜师傅股东结构中,创始人俞光持股26.27%,位列第一大股东;第二、三大股东即小米系的顺为资本、天津金米,合计持股22.95%。
至于铜师傅如何“傍”上雷军,攀上小米系资本这棵大树,那话就长了。
铜师傅创始人俞光与弟弟1990年代创业,最开始是做卫浴公司,后来才改做铜艺。2013年3月杭州太铜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11月股改,2024年12月更名为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据媒体公开报道,俞光首次融资时,带着一份简单的PPT和几件铜像样品,去了顺为资本的一个路演现场,终于见到了雷军。据说,雷军本来只给俞光20分钟做公司介绍,结果他讲了一个半小时。“雷总当时一直在听、记录、提问。虽然不能合影,但我捏着雷总的手拼命握着,想带一点财气回来。”
俞光回忆,从路演现场回来,刚下飞机就收到信息,雷军决定投资。这是小米和顺为资本合第一次对铜师傅注资,合计投了1853.49万元。一年以后,小米和顺为对铜师傅进行了第二轮投资。
毋庸置疑,对铜师傅而言,小米系的价值远不止资金。
有报道称,雷军曾多次对铜师傅公开评价,称这家公司是“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创业企业”。不说雷军本人的市场影响力,单是小米成熟的线上渠道、供应链管理经验以及对消费趋势的把握,对铜师傅规模化发展都有不小帮助。
“这次闯关港股IPO,小米系资本位居第二、三股东,也为铜师傅起到某种背书作用。”有业内人士分析。
肉眼可见的业务“天花板”
招股书显示,铜师傅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3亿、5.06亿、5.7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3.08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从32.2%提升至35.4%,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35.1%;净利润在2023年短暂调整后,2024年反弹至7898.2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铜师傅的营收中,铜质文创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铜师傅核心产品(如“铜葫芦”“大圣”系列)在国内铜质文创市场第一,市场份额35%。
按照产品类别划分,铜师傅目前拥有铜质文创产品、塑胶潮玩、银质文创产品、黄金文创产品、木质文创产品五个业务板块。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铜质文创产品收入分别为4.80亿元、4.88亿元和5.5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5.4%、96.3%和96.6%。2025年上半年,这类产品营收2.93亿元,占比94.9%。
由此可见,铜师傅对于铜质文创产品的高度依赖性。
招股书披露,国内铜质工艺产品的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亿元,尽管2024年至2029年有望保持复合年增长率7.7%的增长态势,但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仅为23亿元。
这种肉眼可见的业务“天花板”,留给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有限。
业内人士坦言,铜师傅目前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如果不上市,股东们可以过“小而美”的日子。一旦上市,这种营收结构就成了大问题。
单一的业务结构,固然可以使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深度打磨产品,构建专业壁垒,并在成本控制和流程标准化方面更加高效。与此同时,它也削弱了抗风险能力,导致公司收入容易遭受行业波动冲击。
此前,铜师傅曾尝试在国内A股上市,最终主动中止,营收结构单一或许就是重要原因。
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受挫
眼下,铜师傅赴港二度冲刺IPO,亟需向市场证明:除了铜质潮玩,公司将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事实上,铜师傅目前已将产品矩阵扩大为五大品类。
根据招股书,除了铜质文创外,业务规模最大的是塑胶潮玩。2022年至2024年,这类产品收入分别为328.6万元、1330.4万元和1425.2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0.7%、2.6%和2.5%。需要提醒的是:这些产品的生产,大部分还是依赖外部制造商,产品质量难以完全保证。
公司银质文创产品收入也不太稳定,2022—2024年,该板块收入分别为477.1万元、332万元、423.2万元,占营收比例始终不到1%。黄金文创产品由于2024年才起步,当年营收127.4万元,占营收的比例仅为0.2%。
此外,木质文创产品2022年至2024年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0.4%和0%。铜师傅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这类产品绝对金额及占收入比例均较低,目前已停止生产。
显然,铜师傅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方面并不如意,上述这些业务板块对营收的贡献偏低,短期内难以扛起创收大旗。
事实上,即使最有可能成为公司新增长极的塑胶潮玩,现实中也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塑胶潮玩产品为主的泡泡玛特、布鲁可已成功上市,卡游、52TOYS、TOPTOY等纷纷冲刺IPO,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与这些公司相比,铜师傅的铜质产品在重量、价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客群相对狭窄,渗透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