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图片来源:陕西发改委■潘英丽
“五年来,陕西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达到3.5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14位、西部第2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万美元,位列全国第12位。预计2025年经济总量较2020年增长约1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陕北的经济规模。”日前,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王青峰发布了过去五年陕西发展的核心成果。
王青峰表示,陕西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使命指引下,实现了经济质效双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十四五”规划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国家102项重大工程涉陕任务圆满收官,为“十五五”时期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陕西将创新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能力显著跃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居西部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0位,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跃升至第4位,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第二,在“神舟”“飞天”等大国工程中持续彰显陕西力量。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合效应凸显,“三项改革”上升为国家举措,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千行百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达30%,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5个万亿级集群雏形初现,煤炭年产量达7.8亿吨,天然气、原油产量居全国前列,钛金属加工、单晶硅片产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年产突破100万辆,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40%。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开工项目2144个,完成投资3.05万亿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引汉济渭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西延高铁即将通车,西十、延榆等四条高铁在建,高铁在建规模居全国前列,西安2小时高铁生活圈加速成型。目前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6030公里,高铁突破千公里,“米”字形高铁网加速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秦岭陕西段优良生态空间面积占比达99.4%,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达6500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绿色发展底色持续厚植。
居民福祉同步提升,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社保和就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20%;教育领域投入累计突破5000亿元,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县区全覆盖;全省建成养老床位23.2万张、托育托位18.2万个。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关中科技赋能、陕北能源转型、陕南生态优先的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榆林GDP跃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县域经济总量达1.68万亿元,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