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旅远洋邮轮成为华夏国际邮轮全资子公司,标志着央企邮轮运营资源整合主体任务全面落地。
中国旅游集团牵头组建央企邮轮运营平台公司,船队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组织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8组17家单位进行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其中,中国旅游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正式签署星旅远洋邮轮整合协议。星旅远洋邮轮成为华夏国际邮轮全资子公司,标志着央企邮轮运营资源整合主体任务全面落地。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国旅游集团了解到,由集团牵头组建的央企邮轮运营平台公司,已成功整合“爱达·魔都号”“爱达·地中海号”“南海之梦号”“鼓浪屿号”等多艘央企邮轮资源,船队规模位居亚洲第一。华夏国际邮轮将以此次整合为起点,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邮轮专业化整合稳步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旅游集团是中国唯一以旅游为主业的央企,总部位于香港。旗下汇聚港中旅、国旅、中旅、中免等众多知名旅游品牌,形成了由旅行社、景区、酒店、免税、旅游交通、证件业务、邮轮、地产、文创以及在港综合业务组成的产业布局。
为了发展邮轮业务,早在2015年,中国旅游集团成立邮轮事业部,前期孵化了三沙南海梦之旅邮轮有限公司和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项目。
华夏国际邮轮成立于2023年12月,注册资本85亿元,由中国旅游集团(持股35.3%)、中远海运集团(17.6%)、招商局集团(17.6%)三家央企,以及锦江国际集团(11.8%)、上海久事集团(11.8%)、吴淞口文旅投资集团(5.9%)三家上海国企共同持股拥有。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华夏国际邮轮成立大会上曾表示,希望以华夏国际邮轮的成立、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对接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带动更多企业融入邮轮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高端邮轮产业集群,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
2024年12月,央企邮轮整合推进会在上海召开。华夏国际邮轮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华夏国际邮轮将增资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未来双方将以此次增资为契机,携手打造从邮轮研发、建造、供应链到运营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贡献更大力量。
国资委表示,开展专业化整合必须符合行业和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坚持长期主义、坚决杜绝片面追求短期规模而搞无关多元、无序扩张。整合要锚定“高端”发力,推进同类业务整合是重点任务,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升整体效率效能。
图片来源:中国旅游集团新一轮黄金增长周期蓄势待发
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其经济价值远不止于船舶制造与运营本身。它通过“港口-船-岸”的联动,能有效带动高端制造、交通运输、旅游商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乃至农产品供应等数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
中国旅游集团华夏邮轮公司总经理黎明表示,邮轮产业的带动效应极为显著,产业带动比例系数高达1∶10至1∶14。即邮轮产业每产生1元收入,就能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产生10—14元的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邮轮经济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据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102.28和102.34,均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之上。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邮轮达344艘次,接待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增幅分别达17%和28%。国际客源大幅增加,1至9月中旬,经上海口岸乘坐邮轮入境的外籍旅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7%。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运营情况良好,自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以来已完成超过140余个商业航次,载客突破53万人次,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建造和运营大型邮轮的能力。
此前2008年至2017年间,中国邮轮产业曾经历“黄金十年”,其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国,仅次于美国,邮轮游客人数以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汪泓表示,中国邮轮经济正从低谷中强劲复苏,新一轮黄金增长周期蓄势待发。不过,和第一个“黄金十年”相比,新阶段的增长逻辑和驱动要素有很大不同。新阶段的增长逻辑已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与质量提升,体现在市场从复苏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呈现出“规模扩张、结构升级、质量提升”并行的新特征。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到,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邮轮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沿海各地正在加快挖掘“蓝色消费”新场景。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推出“邮轮船票一票畅游东疆”新举措;深圳南山与爱达邮轮合作,在今年秋季以深圳为母港运营特色航线,覆盖中国香港、日本、越南及菲律宾等地。
近日,上海倡议天津、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广州等9座城市建立“邮轮+消费城市联盟”,推动“邮轮+”业态创新。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日前在2025上海邮轮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的邮轮经济行业有“自主化突破”“国际化提速”“绿色化转型”三大特征。
叶欣梁表示,“邮轮+”模式正深度融合城市文旅资源,通过岸上消费场景联动,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在技术驱动上,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正赋能于航线规划与游客服务,推动智能化升级;而在区域协同上,长三角共建的物资供应数智平台、沿海港口群形成的“访问港走廊”,正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率。
爱达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撰文指出,打造中国邮轮产业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从服务业角度看,需要政府、企业、港口、乘客的协同发力,通过邮轮文化普及来提升和促进市场发展;从制造业角度,需要研发设计、供应链、运营与政策统筹四轮驱动,提升市场供给能级和供给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