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景德镇,窑火已燃烧了千年。宋元时期,这里的工匠们用一双双巧手将泥土塑造成温润如玉的瓷器,沿着丝绸之路远销四海;明清时期,“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让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老师傅们凭着数十年的经验,仅凭指尖的触感、瓷器的光泽,就能判断窑温的高低、泥坯的优劣。古老的龙窑、马蹄窑中,每一道火痕都记录着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变迁。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十窑九不成”的古语依然在坊间流传,当年轻的手工艺人逐渐减少,这座千年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固然珍贵,但唯有创新才能让窑火永不熄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古老技艺与数字技术的对话悄然开启。中国联通以“数智底座+生态赋能”为双引擎,携手景德镇邑山陶瓷智造有限公司,以AI技术为核心脉络,打造了陶瓷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渗透到陶瓷从原料配比到成品交付的全生产链条,开启了一场从“手工匠造”到“智能制造”的华丽蜕变。
数字新窑 重塑制造之基
漫步在今天的邑山陶瓷智能车间,仿佛置身于两个时代的交汇点。一边是传承千年的制瓷精髓,一边是代表未来的数字科技。20余套国际顶尖设备通过联通5G专网实现无缝对接,工业机器人正精准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泥坯成型的各道工序。
这种“硬件升级+软件协同”的融合模式,让传统需要十人协同的工序实现了“一人管理多机”的跨越。生产效率提升80%,优级率提高15%,数字的背后是陶瓷制造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过去30分钟才能调一个模具,现在5分钟搞定。”一位在陶瓷行业工作30年的老师傅感慨道,“我从未想过,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能和5G技术结合得如此完美。”
在智能仓储中心,联通5G+UWB定位技术为70余台AGV小车赋予“精准导航”能力,配合自动化立体货架,将物料搬运距离缩短60%,响应时间从过去的30分钟骤减至5分钟,传统陶瓷产业“搬运难、找货慢、库存高”的痛点正在被一一化解。
火眼金睛 传承质检之道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古代制瓷的繁复工序。其中,质检环节全凭匠人的经验和眼力,每一件瓷器都要经过反复敲击、仔细端详,于细微之处捕捉瑕疵。
而今,在邑山智造的智能车间,联通AI质检系统正以“火眼金睛”守护着每一件产品的品质。智能传感器与AI视觉识别技术的结合,让检测速度比人工快30倍,产品变形率从15%降至5%,整体合格率显著提升。
更令人惊叹的是,通过MES系统、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的质量追溯体系,让每一件瓷器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更是为“景德镇制”注入可信、可验的数字基因。
在设备运维层面,传感器实时监测与预防性维护系统使故障停机时间减少60%,依托MES可视化平台,订单交付率提升15%。智能生产线与陶瓷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后,生产效率再度跃升40%,展现出数智化改造的叠加效应。
平台聚能 编织产业云图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历来有分工协作的传统。历史上“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生态在今天以全新的形式得以延续。作为江西省唯一的日用陶瓷“数智工厂”,邑山陶瓷以陶瓷智造工坊为载体,构建起覆盖142家企业的产业生态圈。
中国联通打造的陶瓷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200家,带动50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针对小微企业痛点,中国联通推出的AI质检系统解决方案使质检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显著降低。数字化正在让这座千年瓷都焕发新的生机。在管理层面,业财一体化系统让传统陶瓷企业烦琐的结算流程变得高效便捷。供应链系统的优化,让人不禁想起古代景德镇“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繁忙景象,只是今天的“舟帆”已变成数据流,“陶舍”升级成了智能工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既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厚重,又面临着数字时代的机遇。窑火千年不息,匠心代代相传,在这片曾经创造出无数瑰宝的土地上,一场传统与未来对话的新篇章正缓缓展开…… (金丹 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