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西王姆代表
作为少数民族女性代表,我始终牵挂高原妇女同胞的权益保障。因高原地区部分妇女维权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当地家暴问题呈现出特有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甚至还有部分妇女深陷家庭暴力,却在隐秘角落闭口不言,没有寻求法律帮助。
近日,我在四川省马尔康市检察院调研时了解到,该院立足检察职能,组建“格桑梅朵”办案团队,指定经验丰富的女性检察官主办涉妇女权益保护案件,依托“四大检察”职能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同时,该院联合该市公安局、法院和妇联优化办案流程,建立“一站式”取证、询问、救助机制,避免被家暴的妇女遭受二次伤害;采取“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心理救助”多元帮扶方式,及时为困难妇女提供司法救助,联动民政部门解决就业问题,协调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疏导,帮助被家暴的妇女“站起来、走出去”;联合妇联、司法等部门深入乡村牧点开展普法宣传,发布藏汉双语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讲解法律政策,增强妇女法治意识。该院用实际行动将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做到了少数民族女同胞的心坎上,为高原妇女构筑起坚实的司法保护屏障。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半边天”的稳固与繁荣,离不开检察机关对妇女权益的保障。我建议,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依托大数据梳理农牧区妇女权益保障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针对家暴隐蔽化、就业性别歧视、财产权益受损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相关主体依法履职,堵塞监管漏洞;同时,加大对偏远牧点的法治宣传力度,健全线上维权通道,让妇女维权更便捷、更有力。
(整理:本报记者曹颖频 李敏 通讯员郭世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