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 李冉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随着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作风也逐渐拓展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文风、家风等多个领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日益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不断健全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把改进作风作为推动党的建设和全局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始终,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一系列党内法规,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呈现新的气象,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作风建设,也积累了加强作风建设的丰富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
这一经验集中体现为:形成了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根据党的建设实际修订党章,不断充实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和要求,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总依据总指引;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相关准则,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制度化、法治化;明确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形成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思路,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党的作风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也与政风、家风、社会风气密切相关,作风的形成与改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一旦条件适合,作风问题极易反复、回潮,工作本身会遇到极大的阻力,这就需要以强有力的制度使良好作风由习惯变成自然,进而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尤其要使制度体系化,把导向、要求、规范、惩治结合起来,形成党的作风建设的合力,构建起长效机制。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逐渐完善,成效日益彰显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从中央八项规定成功破题。面对党的作风建设这一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又先后两次审议通过了实施细则,对中央八项规定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释放出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推动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逐渐完善。近年来,我们党制定修订了大量党内法规,先后出台三个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构建起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包括在修订的党章中明确党的作风建设要求,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基础性党内法规,同时针对具体作风问题出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配套党内法规。此外,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党组织根据中央精神,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作风建设文件,形成了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相联动、不同党内法规制度相衔接、立规执规守规有机统一的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体系化保障。
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成效日益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通过深入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各项决策落地落实,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走高,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彰显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意义。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发挥好制度作用
要进一步彰显党的作风建设制度的科学性。科学的本质是把握规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尽管我们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但由于制度建设本身的规律使然,进一步完善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要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改进文风会风制度,完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度,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等。目前在党的作风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我们既要进一步明确其体系内涵,补齐制度短板,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同时也要聚焦科学化要求,寻求体系化的新思路,如进行集约化整合、实现法典化等。要聚焦突出问题构建制度体系,以最大限度发挥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的保障作用。
要进一步突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的实效性。徒法不足以自行。健全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要以实施成效为最终导向,这种成效既要充分考虑具体的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又要考虑相关的党的作风是否得到扭转,更要考虑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是否满意。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通过建章立制,树立鲜明的导向,明确达到的目标,制定科学的规范,提供有效的保障。特别是要树立鲜明的群众导向,让人民能够及时客观准确地评判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把党的作风建设真正变成人民满意工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作风建设伴随党的建设始终,涉及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注重抓长抓常,在党的作风建设上要有制度意识、长远眼光,要善于从长期性角度思考党的作风建设,抓住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问题,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强化长远眼光、复杂准备,着眼打持久战、攻坚战,坚决遏制旧风气的卷土重来。
当前,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我们在作风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制度的体系化水平,抓好制度的落实,从中央八项规定的成功实施中吸取更多经验,使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在制度轨道上不断前进、行稳致远。
(作者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