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倩)“穆桂英在这块大地上摆过战场,我们在这里修筑天堂;穆桂英为宋朝大破天门阵,我们为人民降伏老龙王。”舞台上,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唱响60多年前的水库修建的生态史诗,前沿科技为传统戏曲插上翅膀,把一台大戏从一处舞台同步送向多面巨幕。昨晚,“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启幕“第二现场”单元,首场直播选取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排的《密云十姐妹》,以北京长安大戏院为主阵地,通过4K超高清直播技术联动天津中国大戏院、河北怀来新影联电影城、北京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京津冀场馆,让优质文艺资源“沉下去”,把观众幸福感“提上来”。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以王秀兰代表的密云十姐妹“战天斗地”的故事为蓝本,运用跨时空的叙事手法,把修水库的热血岁月与守水库的责任传承紧密相连,自首演以来历经近60场打磨,巡演足迹遍布全国多地。这次亮相“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梅花奖得主王洪玲、王英会领衔登台,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河北梆子高亢激昂的声腔特质和情真意切的感染力。借助4K超高清直播技术,“第二现场”直播不仅保留了戏曲表演的韵味,更通过多机位、特写镜头等手法,呈现舞台上人物的眼神、肢体动作等细节。同时,影剧院的大银幕、音响布设、社交属性也让“第二现场”的直播效果明显区别于电视转播和一般网络直播。
“河北梆子的根脉深植于京津冀大地,三地观众对这个剧种有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与乡土情感。”首都文化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宁介绍,从内容到场地,这次“第二现场”直播无不加深了三地观众的情感联结。
“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科技正是激活这份生命力的关键引擎。”董宁说,这次以“第二现场”拓展戏曲传播渠道的尝试,是“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有力实践,也是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创新探索。未来,北京演艺集团将继续依托首文科集团平台优势,深耕“文化+科技”融合路径,让传统艺术走出剧场、走进生活,持续丰富更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