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夜话 | 亲密关系中最容易把人“逼疯”的行为,它排第一!很多人都做过
创始人
2025-11-23 22:30:23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在亲密关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伴侣?

两个人吵架,不管你是不是还在气头上,Ta马上就会低头认错,第二天还会主动做一些小事或送点小礼物来哄你。刚开始你还觉Ta挺贴心,但是每当你想要聊聊自己感受或者复盘一下两个人的分歧,Ta的态度就会180度大转弯:这事儿不是早就翻篇了吗?怎么还要翻旧账啊?

这时候你才发现,原来那只是一种表面的和平,你的感受从来都没有被Ta真心理解,关系中的问题也从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其实就是社交媒体上人们常说的假性和解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假装和好,也不愿意跟伴侣谈清楚问题呢?

假性和解的本质是经验性回避

在心理学中,这种假性和解的现象常常与一种叫作经验性回避的心理机制有关。

这个概念来自于心理学家史蒂芬·海耶斯创立的接纳与承诺疗法,指的是当个体无法承受某种情绪上的痛苦时,就会本能地采取种种回避的行为,不让自己去经历它们。

经验性回避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海耶斯认为,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经验性回避,比如一个社恐人士会尽量减少社交活动来避免自己产生焦虑,失恋的人会用工作和娱乐活动来转移注意力等。

但是,那些过度的经验性回避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比如社恐人士一味地回避社交,但却不去解决内心的症结,就会导致他们无法过正常的生活。有研究发现,过于依赖经验性回避会削弱人们的积极心态,更多地采用不良方式来应对困难,导致他们日常体验到的焦虑和失控感更强。

所以,如果我们用这个视角来看假性和解,就会发现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经验性回避。假性和解的人往往是为了避免关系冲突给自己带来强烈的情绪痛苦,才会想要赶紧和好,不要去聊让Ta难受的这件事情,这样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恢复内心的秩序感

而这种强烈的情绪痛苦往往来源于个体内心那些非合理信念,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头脑中有一个恶魔小人,一直在用一种扭曲的方式来误导和批评自己,导致我们感到很难受,也很难用恰当和灵活的方式来采取行动。因此,当一个人频繁用假性和解的方式来回避冲突时,就是因为这些非合理信念让Ta误以为这能消除痛苦或保护关系,但实际上却总是起到相反的效果。

在假性和解背后,常见的非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如果吵架,关系就会破裂”

这是一种叫作灾难化的常见非合理信念,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相信事情最坏的结果一定会发生,放弃其他的可能性,也不愿意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应对。

比如一次小小的吵架,Ta就会快速地联想到“Ta肯定受不了我这段关系迟早要结束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想象的灾难性后果,Ta就可能会采取假性和解的方式,想要尽快让关系回到安全状态。

2

“我害怕被对方拒绝或抛弃”

这是焦虑型依恋者身上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核心信念,他们可能因为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情感忽视,导致内心深处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或者“我必须要让对方满意,才能被爱”。

因此,一旦关系中发生冲突,就会引发他们担心被拒绝或抛弃的恐惧感,希望用道歉和妥协等方式来挽留对方以及这段关系。

3

“表达感受是不成熟和脆弱的”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就被教育不要太情绪化要懂事,这会让人形成一种所谓的情绪羞耻,个体对自己的正常情绪反应也会感到不安和羞耻,认为表达情绪就等同于不成熟暴露脆弱,所以他们既不理解对方为什么老是要提情绪,也拒绝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害怕被对方评判,这时候就可能会用你怎么又翻旧账的说辞来回避。

4

“吵架会勾起一些不好的回忆”

对于有些人来说,假性和解其实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些未被处理的消极经历,甚至是一些早期的心理创伤经验,比如童年时期目睹父母的激烈争吵、曾被情感忽视或惩罚等,而当关系中发生冲突时,大脑就会自动联想到这些不好的经历,让他们产生只想逃避的本能反应,不想重演那种恐惧和无助感。

假性和解会造就“毒性”关系

对于假性和解,网友有一句话说得形象:我们和好了,但关系却死了。

在婚姻心理学中,假性和解的做法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毒性的关系互动模式,叫作要求-退避模式,指的是有一方不断地批评和抱怨,要求对方做出改变(要求方),而另一方则总是沉默,或采用各种手段回避和拒绝讨论(退避方)

这种关系互动模式有多呢?

著名的婚姻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做了一个这样的追踪研究,他邀请了130对新婚夫妻,先是让每对夫妻分别在房间里讨论一个他们有较大分歧的问题,整个讨论过程都被研究者通过摄像头观察并录像,从而了解他们之间的沟通模式。接着在之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每年都追踪他们的婚姻状况,看看哪种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地预测他们未来的婚姻状况。

结果发现,预测婚姻不幸福甚至离婚的指标之一就是夫妻之间表现出要求-退避模式,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3%,也就是说,在这种互动模式下,超过八成的夫妻都很难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关系。

还有研究发现,处于这种互动模式的情侣更容易认为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不幸福。因为关系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他们会忍不住在脑子里反复思考双方的分歧,对此感到生气、委屈或心烦意乱,但是这种沟通模式又让他们没有信心和动力去解决问题,导致他们在关系以外的正常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一定要警惕这种假性和解的做法,维持表面的和平远没有两个人共同面对问题重要。

真正的和解应该怎么做?

在亲密关系中,亲密感其实就是在双方跨越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在提醒我们要去看见和理解伴侣的需求,找到两个人都感到舒适的相处方式。如果总想用假性和解来跳过这个过程,只会让这段关系步步走向崩塌。

如果你是那个急于和好的人,可以试试这样做:

1

觉察非合理信念

当你在争吵中很想要快点和好时,可以尝试捕捉并记录下脑海中那些一闪而过的声音,它们很可能就是你内心的非合理信念。然后问自己一句话:我想道歉是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是只想让这些声音或不舒服的感觉赶紧消失?

通过这种主动的觉察,我们就能给自己创造一个在想法与行动之间缓冲的心理空间,有能力看清自己也理解对方。

2

学会自我安抚

当你觉察到自己的非合理信念时,不用急着去纠正它们,而是可以通过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让情绪恢复到一个更加平静和理性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自我安抚。

但并不是说要把对方晾在一边,而是先要与对方沟通:我知道你现在不开心,我也有点乱,我们能不能先冷静10分钟再聊?然后在这段时间里放松一下自己,再与对方重新回到对话中。

3

道歉之前先理解

道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比如可以用一种共情式的回应:这件事情是不是让你觉得我不在乎你?这比我错了更能促进双方的良性沟通。

如果你是那个“被迫”和好的人,可以试试这样做:

1

用感受代替指责

指责式沟通往往是以开头的语句,比如你根本不在乎我,这会激起对方的心理防御,不利于进一步的沟通。所以,我们可以将其改为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我觉得很不开心,我想要你听听我的心里话

2

理解对方的情绪

当对方不由分说就认错时,不要放弃沟通或逼问对方,而是先尝试理解对方的情绪,比如告诉对方:我知道你不喜欢吵架,我想要的也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希望我们能更了解彼此。也可以给对方一点休息的时间,平复一下心情再继续聊。

3

约定吵架的规则

对于陷入要求-退避互动模式较深的人来说,可能很难在冲突发生的时候进行一次良性的沟通,这就很需要双方在平常就约定好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两个人要轮流发言、不能打断对方、结束后互相说谢谢或拥抱等。

最后,无论你是假性和解还是被和解的那个人,都欢迎你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伴侣,让双方都能真诚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拥有一份幸福美满的爱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韶关市与福州大学签署人才合作协... 转自:韶关发布11月2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福州大学专场)宣讲会在...
以色列空袭黎巴嫩贝鲁特南郊,致...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当地时间23日,据黎巴嫩方面初步统计,以色列对贝鲁特南郊的空袭造成1人死亡、3人...
百亿级耐心资本来了!三天两家A... 南方财经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广东迎来股份制银行AIC双子落户。11月23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20...
长篇小说连播《天山下》第23集 (来源:昌吉日报)长篇小说《天山下》以牧民定居为背景,讲述巴亚什一家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融入。巴亚什...
技术攻坚收获多项成果,东风汽车... 11月21日至23日,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东风汽车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