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在学校西门口打车时,看见同学A在我正南20米的公交站处,同学B在我正北20米的大树处,你们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表示我们三人的位置关系吗?”前不久,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莆田学校初中部七年(1)班课堂上,数学老师陈慧君在教学《绝对值》这一课时,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点燃数学探究热情。这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的课堂,是她深耕教学一线多年的常态。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与亲近感,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陈慧君说,学校提倡打破学科壁垒,在跨学科融合当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16年来,陈慧君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今年教师节,她获评“莆田市优秀教师”。
“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这是陈慧君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深知学无止境,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教育的热爱。2023年,她前往北大附中本部跟岗学习,参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项目。归来后,她将北大附中“小中大贯通”的课程理念本土化,构建起“基础夯实—思维拓展—创新实践”三级数学课程体系。通过编写《数学学习手册》、开设数学思维选修课、参与组织校园数学文化节活动等,她指导学生完成《校园疏散路线优化》《食堂窗口设置合理性分析》等项目,让数学从课本走向生活。
学生林伟瀚听了陈慧君的课后,感觉每次都像一场“数学探索游戏”。“现在我每天都会主动做数学题,成绩越来越稳定。”提及陈慧君老师,林伟瀚难掩兴奋。
“她是学生眼中的数学明灯,也是同事心中的数学标杆。”该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张秋珍表示,陈慧君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把复杂的数学公式变成实用的生活工具,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这种“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的教学特色,助力陈慧君在2025年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中斩获二等奖。此前,她更是连续在全省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全省课堂教学比武等赛事中获得佳绩。
作为学校骨干教师,陈慧君将带动团队成长视为己任。在“青蓝工程”中,她把北大附中“师徒共研”机制落地实践,在带教青年教师张海丽时,每周与其共同磨课、分析学情,助力其在集团校“新声杯”说课比赛中取得佳绩。
作为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数学阅读的初中数学“读思达”课堂建构》核心成员,陈慧君深度参与研究并推动成果落地。她开设的市级讲座《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反思》,为全市初中教师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担任备课组组长期间,陈慧君牵头组织各学科教师联合备课,将数学的逻辑严谨性、语文的人文感染力、英语的跨文化视野等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年段文化墙设计”项目。针对新手班主任的管理难题,她整理出班级应急管理实用方案,一对一指导班规制定、家校沟通技巧,帮助班主任快速成长。
十六载春秋流转,陈慧君的教育热忱从未消减。她坚守讲台深耕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点亮学生兴趣的火种,以一颗育人初心浇灌桃李,用专业与坚守书写着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全媒体记者 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