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牙克石市牧原镇暖泉村发展马铃薯产业,拓宽农户增收路。
在牙克石市牧原镇暖泉村,“小土豆”变成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金豆子”。近年来,暖泉村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开展良种繁育,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了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每年带动村民520余人就业,每人每户增收3万余元。
这是牙克石市以党建引领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的一个缩影。
牙克石市以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载体,探索建立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党支部+电商”等多种发展模式,因村施策打造“一村一品”,全市1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了30万元,总收入突破了3650万元。
先锋引领促振兴。建强党组织是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关键。
近年来,牙克石市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持续用力,党建引领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牙克石市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提升工程,培养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8人,为基层党组织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励党性,激发内生动力。牙克石市每年常态化开展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肩负着强组织、谋发展、惠民生的重任,牙克石市开展“村书记上讲台”活动,通过“讲”经验、“亮”实绩、“比”干劲,促进了各村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乡村治,百姓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牙克石市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的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据了解,牙克石市共划分农村网格117个、配齐配强“一长多员一助理”370余人;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117支,摸清核准空巢独居老人、困境儿童、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106户,开展走访慰问近3000户;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安排专项资金68.87万元为636户农民群众切实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治理变得更有温度和力度。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阿妮尔
通讯员:李嘉琳
编校:萨其拉图
二审:李永桃
三审:许晓岚
上一篇:严查街头“烧胎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