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
华声在线11月23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宋科铖)88岁班主任再上讲台,台下是平均60岁的学生。11月22日的长沙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五十年校庆之际,一堂阔别多年的课堂被重新开启。
88岁的老师杨莼白扶着讲桌站定,台下坐着的,是一群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同学。有人拿着雨伞当拐杖,有人微微弯腰……当听到“上课”两字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这是刻在青春里的本能反应。
62岁学生捧着一只旧铁盒:“里面藏着46年前的青春”
62岁的校友袁亮坤,是这次“重返课堂”的发起者之一。课堂上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旧铁盒。
“我以前住在橘子洲头,那里潮湿,我把照片、毕业照都藏在盒子里,40多年了,它们一直完好。”袁亮坤轻抚着盒子里那张泛黄的毕业照向记者说,“今天,我把我们那年的青春带回来交给老师。”
袁亮坤1976年进入当时的长沙市第二十八中学读初中,后来又在这里继续高中学习。
“高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遇到了班主任,也是化学老师杨莼白老师。”得知老师今年已经88岁,他和同学们决定在校庆日“回教室,再看看她”。
“看到老师精神状态这么好,我们都特别高兴。”袁亮坤说。
那一刻,照片上青春的笑容,与如今教室里的白发皱纹,神奇地重叠在了一起。
88岁老师再上讲台:“你们长成了我最骄傲的样子”
当杨莼白老师推门走进教室,一双双花甲之年的眼睛同时亮了。
“看到他们我很激动。”杨莼白说,“他们40多年前是我的学生,现在都长大成人了,为国家、为社会做了自己的贡献,我很为他们骄傲。”
坐在讲台上,杨莼白仍记得当年的那个班——积极、上进、勤奋、肯学。“当时我们班是学校的‘尖子班’,那时候他们都很有理想。”
她还记得自己的“教改尝试”。“学生太快掌握了老师的思路,我觉得继续这样讲没有意义。”于是她开始尝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上台发言、共同探索。
“他们学得有收获,我教得也有意思。后来这班学生考上大学的挺多。”杨莼白笑呵呵地说。
一堂迟到46年的课:把师生情熬得更醇
这堂“再上一次的课”,没有课本,也没有黑板板书,却每个人都听得极为认真。
当有人从毕业照中认出自己、当老师努力想起某个曾经害羞的学生、当讲台上的目光与台下的白发再次相遇,那种情感是任何年龄都无法复制的。
师生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岁月带走了黑发,却带不走那声“老师”;时间推着每个人往前走,却把他们又送回了同一间教室。
“我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愿他们坚强、快乐、幸福地活着;第二,就是把自己的后代培养好。”杨莼白短短两句话,像是又给了这些花甲“孩子”一次毕业赠言。
46年的距离,被老师一句简单的话温柔抹平。
午后的阳光打在教室里,照亮了旧照片,也照亮了这些年过花甲的脸庞。
“时间把我们熬成了爷爷、奶奶,岁月把课堂搬走了,可只要老师站上讲台,我们就依然愿意坐在老师面前,我们的课堂就永远不会散。”袁亮坤说,“人生最动人的不是与故人的重逢,而是彼此都还记得对方。”
来源:华声在线
上一篇:日本三套夺岛方案注定出动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