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进化论)
美股科技股巨震之际,全球疯传佩雷拉看空英伟达的文章。。
金融市场独立研究员佩雷拉(Shanaka Anslem Perera)发文称,英伟达存在6100亿美元的庞氏资金循环。
更夸张的是,他不仅敢这么说,还把英伟达未来一年半的“崩盘时间表”都列好了。
不得不承认,这哥们儿是真的敢想,也是真的敢说。
但他的话为什么能这么引起讨论?不是因为大家都相信他,而是因为撞上了一个特别敏感的时点:
科技股连续大跌、AI板块情绪剧烈波动、美联储突然紧张……多种因素叠在一起,让市场一下子变得特别容易被点燃。
先说回佩雷拉到底在说什么?
他盯上的第一件事,是英伟达财报里的未收账款。按照他的说法,英伟达有334亿美元的货卖出去但钱没收到(同比暴涨89%),回款周期从46天拖到53天,多出来的一周,就等于有104亿美元卡在半空中。
他认为账面数据有严重的矛盾:订单是有,但钱没有那么快进来,甚至可能有客户压根没付款。
他盯的第二件事更“爆炸”。他说现在AI行业出现一种“左手倒右手”的循环资金流,举的例子也很狠:英伟达投了xAI20亿美元,xAI 反过来就用融资花100多亿买英伟达芯片;微软投OpenAI130亿,OpenAI说要买500亿云服务,微软再转头买1000亿英伟达的GPU。
佩雷拉认为,这看起来像是钱在科技巨头和AI初创公司之间绕圈子,一圈圈转,但每转一圈就被多次记入营收。
他直言,表面上大家都在高歌猛进,实际上现金没跟上,库存压力在爬升,订单质量在下降,形容这存在财务造假的迹象。
为了让故事更惊悚,佩雷拉甚至写了英伟达的“崩盘”剧本:2026年2月,英伟达公布财报揭露逾期账款规模;2026年3月,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2026年4月,首次财务重述。这场耗时18个月构筑的骗局,在90天内土崩瓦解。
说真的,这剧情就算拍成炒股短剧都够刺激。
但换句话说,这么雷人的观点能冲出来,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市场的神经变得脆弱了。历史上,每次走到高位,都会出现这种“逆风发声的人”。
倒也不是不是因为他们一定对,而是因为市场情绪已经敏感到足够让这些声音产生共鸣。比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2021年高估值科技股,都有类似角色。佩雷拉现在的位置,其实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市场的紧张程度。
而这几天美股的走势,也确实给了他“发挥空间”。科技股接连重挫,纳指一根又一根跌破关键支撑,市场甚至出现了恐慌,惊动到什么水平?
惊动到美联储官员不得不连夜出来讲话安抚市场。
过去几天,美联储干了几件非常典型的“救市动作”:官员密集发声说不会过度紧缩、重提缩表可能放缓、又暗示未来还是有降息空间。这种语言上的松绑,几乎是和股市联动的。
科技股下跌,美联储坐不住了。为什么?因为科技股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是美国经济的脊梁。AI投资是当前美国GDP增长最亮眼的驱动力,大企业债券、家庭资产、美国创新叙事,都压在科技股身上。科技股一倒,美国经济半边天都要跟着晃。
所以说佩雷拉的观点确实有点夸张,但他的声音恰恰反映了一个现象:大家开始怀疑“AI的需求到底有没有那么刚性”,“订单是不是有些虚胖”,“这么贵的GPU是不是买得有点快”。这些质疑过去没人敢提,现在一下子多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他说的那些财务指标,确实是现在市场讨论的重点:AI资本开支放缓、融资降温、折现率高企、云厂商投资节奏变化、库存和现金流出现背离……这些数据变化,的确不是空穴来风。
但这并不代表英伟达就真的走到悬崖边了。产业端的数据其实仍然非常强:需求仍在增长,企业级AI仍在扩容,毛利率仍高得不可思议,真正的竞争对手还追不上。市场这次对美股大型科技股的修正,更像是从“过度乐观”退到“正常乐观”,而不是从“天堂掉进地狱”。
黄仁勋本人不久前直接回应过“泡沫论”。他说得很有画面感:“AI不是泡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计算转型。当一项技术成为基础设施,它就不是泡沫。”
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不只是反驳,更像是宣言。
所以怎么总结佩雷拉这件事?很简单——可能他不是要跌谁,也不是要救谁。他只是让市场突然意识到:这场AI盛宴里,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缺,可以不信他,但不能完全无视他。
每一场大时代的开端,都会出现这种互相对立的声音。有人说未来无限大,有人说泡沫快破了,而真正决定方向的,往往是时间、产业进度,以及资本的耐心。
佩雷拉“6100亿美元庞氏骗局”的文章,是这一轮情绪震荡里的一个催化剂;英伟达的增长,则是AI浪潮最强的象征。一个负责泼冷水,一个负责点火。这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现在这场引人入胜的剧场。
而市场,永远不会只信一方。
...
回到A股市场,A股市场最近疲软,资金逆势布局,股票型ETF“越跌越买”。
11月21日市场单边下挫,上证指数收盘跌2.45%,深证成指3.41%,创业板指跌4.02%,市场成交额1.98万亿元。
11月21日,全市场1263只可统计的股票型ETF净流入金额高达407.55亿元。其中,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净流入额超30亿元;创业板ETF、科创50ETF、中证1000ETF资金净流入额超20亿元;上证指数ETF、证券ETF、中证1000ETF净流入额超10亿元。
本周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上证指数下跌3.90%,深证成指跌5.13%,创业板指涨6.15%。
前期强势的科技股回落,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银行股成交相对活跃,其中,超2万亿市值的中国银行股价屡创新高,本周5个交易日有3次创历史新高。
本周ETF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701.21亿元,中证500ETF、创业板ETF、沪深300ETF、科创50ETF、恒生科技指数ETF、中证1000ETF、恒生科技ETF、上证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本周资金净流入居前。
11月以来,ETF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1031.6亿元。
A股市场资金高切低的特征愈发显著,前期涨幅较高的热门行业出现资金持续流出,而估值处于低位、业绩具备支撑的板块则持续迎来资金回流。
港股通非银ETF、证券ETF、证券保险ETF、自由现金流ETF、券商ETF、港股红利指数ETF、电网设备ETF等本月均获超15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中金公司研报称,中国股票继续受益于AI科技浪潮与流动性宽裕,估值合理,虽然可能年末波动增大,但尚未看到牛市顶部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