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历史人文纪录片《西迁壮歌》,将于11月24日至11月28日22: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
据了解,纪录片《西迁壮歌》共5集,每集25分钟,分为《烽火西迁》《文脉春秋》《薪火相映》《弦歌不辍》和《风华永续》。该片围绕浙大西迁、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故宫文物南迁三条主线展开,讲述了中华儿女共同守护中华文脉的动人故事,全景式展现了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为保护中华文脉做出的重要贡献。
作为其中的一条主线,浙大西迁的过程及故事将在纪录片中重点呈现。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文化火种,同年11月,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足迹涉及浙、赣、湘、桂、粤、黔、闽等七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在当地办学7年。
图源:遵义市国际传播中心在贵州湄潭办学的7年时间,浙江大学秉承“求是精神”,文脉得以延续,现代科学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图源:遵义市国际传播中心这期间,产生一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甚至在国际学术界都有口皆碑的教育、科研成果。在湄潭浙江大学工作学习过的院士达50多位;王淦昌、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在湄潭浙江大学执教;苏步青的微分几何、贝时璋的细胞重建等成果,都从这里诞生;浙大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文庙 图源:遵义市国际传播中心1944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应竺可桢之邀来到湄潭访问浙大,惊叹浙大教学、科研取得的惊人成就,浙江大学因此被誉为“东方剑桥”。
记者:范 洋
一审:范 洋
二审:罗亚楠
三审:谢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