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与当地结下了怎样的情缘?敬请关注纪录片《西迁壮歌》
创始人
2025-11-23 14:01:25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历史人文纪录片《西迁壮歌》,将于11月24日至11月28日22: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

  据了解,纪录片《西迁壮歌》共5集,每集25分钟,分为《烽火西迁》《文脉春秋》《薪火相映》《弦歌不辍》和《风华永续》。该片围绕浙大西迁、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故宫文物南迁三条主线展开,讲述了中华儿女共同守护中华文脉的动人故事,全景式展现了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为保护中华文脉做出的重要贡献。

  作为其中的一条主线,浙大西迁的过程及故事将在纪录片中重点呈现。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文化火种,同年11月,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足迹涉及浙、赣、湘、桂、粤、黔、闽等七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在当地办学7年。

图源:遵义市国际传播中心

  在贵州湄潭办学的7年时间,浙江大学秉承“求是精神”,文脉得以延续,现代科学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图源:遵义市国际传播中心

  这期间,产生一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甚至在国际学术界都有口皆碑的教育、科研成果。在湄潭浙江大学工作学习过的院士达50多位;王淦昌、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在湄潭浙江大学执教;苏步青的微分几何、贝时璋的细胞重建等成果,都从这里诞生;浙大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文庙 图源:遵义市国际传播中心

  1944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应竺可桢之邀来到湄潭访问浙大,惊叹浙大教学、科研取得的惊人成就,浙江大学因此被誉为“东方剑桥”

记者:范 洋

一审:范 洋

二审:罗亚楠

三审:谢红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集体预警!“高收益基金”业绩,...   在市场情绪回落、年末保收益的背景下,多只基金发布规模预警。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迎来高光时刻的...
建行滨海支行 开展“金融标准为... 转自:扬子晚报为普及金融标准知识、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近日,建行盐城滨海支行在江苏姿生元食品有限公司开...
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来源:大佑农饲料)11月18—19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蚌埠召开稳定畜牧业生产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
山西省工信厅公示首批山西消费名... 转自:山西经济日报文丨山西经济日报 王蕾11月21日,省工信厅公示了首批山西消费名品名单,17个入选...
致敬大师 李政道先生百岁诞辰纪...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看看新闻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