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瓷器史上,有一种瓷器,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曾以“中国白(Blanc de Chine)”的美名震惊世界,她就是——德化白瓷。
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玉器,颜色洁白细腻,手感柔滑温润,美得超凡脱俗,在国际上被视为中国瓷的杰出代表,有“瓷中之玉”“东方艺术”的美誉。
德化白瓷的历史悠久,古窑址位于今福建泉州的德化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
至宋元时,随海外贸易愈加繁荣,德化白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使得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的一大港。
沉船中的白瓷 图源网络德化白瓷的白,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
“白”作为德化白瓷的一大特点,根据其烧制条件不同可达到“猪油白”、“象牙白”、“葱根白”等釉色,其独一无二般的温润之感,展现出了德化白瓷温润洁净、至简高雅、庄重恬静等独特魅力。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带来的这款“【百财快客】马上发财旅行茶具”,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苏巧龙设计制作;
选取德化优质瓷土为材,经30年修坯功底师傅精工手作,造型似白菜,叶脉纹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手工喷釉,釉层厚薄均匀。
它不仅是一只用来喝茶的器物,更像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苏巧龙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静思》获29届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思维观音》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渡海观音》由德化博物馆永久收藏
《一花一世界》太湖奖设计大赛第二名
《醉长安》宁夏移民博物馆永久收藏
苏巧龙出生在福建泉州,自18岁入德化学习白瓷制作技艺,如今已有15余年,以工艺技法见长,日臻精进。
▲冲上热搜的德化白瓷展作品,“你以为是纱,其实是瓷”其制作的白瓷不仅深得瓷圣神韵,细腻绢美,通透清冷,冰肌玉骨。
且每一款器物,都极富设计感,颇有巧思。
下面这款【百财聚来】白菜杯,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精匠奖”陶瓷创意设计金奖。
精工巧作 雅俗共赏
杯型取知名文物「翠玉白菜」为灵感来源,德化白瓷为胎底,在题材、工艺、材质等方面,皆为精工细作。
翠玉白菜,是由玉料翡翠所琢碾出白菜形状的清代文物,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在文人眼中,白菜凌霜傲雪,有青松品格,故又有清白传家、坚韧淡雅之意。
民间认为白菜有百财、聚财的谐音,因此这件作品又有“百财聚来”之名,可谓雅俗共赏。
其造型形似白菜,叶脉纹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十分灵动。
光是看到这样动人的颜色,就已经能想象摆出来时,一定是一方令人惊艳的茶席。
在白瓷上饰以淡淡的绿彩,色调对比明快而淡雅,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清新感,完美展现出“白菜”的两袖青白。
其胎质更加洁白细致,积釉处呈淡绿色,浓淡相间,莹润似玉。
采用宋代汝窑支钉烧工艺,是创作者对作品的极致追求
世界瓷都 自然馈赠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赫赫有名,其中更以白瓷为上,在所有瓷器中至为珍贵,被称为“中国白”。
白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由于成品率低,工艺繁琐,因而只有高阶层的人才能使用。
而且因外形具东方美而受到欧洲各国疯狂的追捧。在拍卖市场和收藏市场上也是“抢手货”,尤具收藏价值。
德化窑始烧于唐代,相传,唐玄宗曾下令征集天下能工巧匠,以白瓷造为编磬,供杨贵妃赏玩娱乐。
唯独福建德化贡献的白瓷,敲击之音犹如金振玉声,贵妃甚为欢喜。德化白瓷也以“声如磬、白如玉”而闻名天下。
1300℃~1400℃高温烧制,因为德化土料杂质少,含铁量低,成品白度好,釉色纯净,光泽莹润,犹如凝脂,且耐磨、耐腐蚀,也易于保养。
可以说,每一件成功的德化白瓷作品,都经历了重重磨难而生。
也正因此,一款呈色上佳,品质上乘的德化瓷杯更为难能可贵。
大学者蔡元培先生曾赞:“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以出瓷器而闻名的一个国家,以瓷器的白色程度而论,自当首推德化瓷……”
历经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迎来高峰。
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可见当时的德化白瓷,已被视为具有收藏把玩价值的艺术品。
瓷体洁白通透,更衬茶色。瓷质细密,不吸香不吸味,可以还原茶本身的滋味。
用这样冰清玉洁的茶器来泡茶,素简温雅,自然赏心悦目。
旅行单杯、双杯任意搭配,送人自用都显档次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