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图为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撰文 | 维小尼
编辑 | 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767篇原创
从内蒙古赤峰到英国曼彻斯特,由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构建的能源领域的物理人工智能系统,正加速走向世界。
近日,远景宣布与英国能源企业Statera Energy达成战略合作,将为英国卡灵顿(Carrington)储能项目提供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该项目位于大曼彻斯特特拉福德低碳能源园区,是一个装机680MW/1360MWh的超级工程,也是目前英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
这是远景AI储能系统首次在海外落地,是全球范围内首个以“AI能源大模型”为底座输出的储能解决方案。
远景在欧洲的成功远不止于此。
近日,远景储能位于英国的Welkin Road 储能电站项目顺利通过英国G99并网测试(包括100% VCT,Frequency Response Test及Reactive Capacity Test),标志该项目成功完成交付并网。
Welkin Road项目坐落于曼彻斯特东南部Stockport,由英国Masdar Arlington公司投资,远景储能提供全套电池储能系统。
英国G99标准是规制所有接入英国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系统的并网标准,也是全球公认最严苛的并网规范之一,包含故障穿越测试、频率阶跃测试、电网模拟测试等内容。
这是远景在英国市场部署的又一里程碑,不仅是其产品进入英国乃至欧洲市场的关键技术壁垒,也再次彰显远景在全球储能市场强大的并网能力与技术领先性。
远景储能最近在海外接连获得大单,跟远景力推能源领域的“物理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在今年北京风展期间,远景首次发布了“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以及远景伽利略AI风机、远景伽利略AI储能等前沿技术和产品,勾勒出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融合的路线图,展现了通过“物理人工智能”引领未来能源系统变革的雄心与实践。
在11月12日2025赤峰零碳大会上,远景还发布“全球最大AI电力系统”。这一系统已在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2个月,多次成功应对连续16小时无风无光的极端挑战。这里也成为AI电力系统训练的全球最强基座。
一边是内蒙古戈壁上远景2GW规模的AI新能源系统正在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稳定运行;另一边是英国老工业基地曼彻斯特附近的大型储能项目选择与远景合作。从赤峰到曼彻斯特,中国AI能源系统正在全球复制、展开。
卡灵顿的这个储能项目,是英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为约220万户家庭持续供电2小时,还能减少弃风弃光、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助力英国实现净零排放与能源安全目标。
作为项目开发方,Statera Energy之所以选择远景,有几个关键原因,一是远景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具有丰富的全球经验,二是远景在物理人工智能、AI驱动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开创性优势,这是Statera选择与远景合作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远景将为卡灵顿储能项目提供“伽利略AI储能系统”。该AI储能系统专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场景设计,具备高能量密度、低噪音、高灵活度和高收益等优势,通过构网智能体、交易智能体实现系统融合,为构建稳定、可盈利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了关键支撑。
Statera Energy储能系统与灵活发电业务总监Matt Arnold表示,“远景在大型储能系统交付及AI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丰富经验,将进一步提升我们为英国电网提供灵活可靠能源的能力,有力支持英国向低碳未来转型。”
英国电力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开发商非常看重储能的预测能力、交易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也就是说,在一个新能源占主体,变量因素比较多的市场环境中,开发商不仅是要一套储能设备,而是要一个可在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维持电网稳定的“AI大脑”,还能自动抓住市场交易机会带来收益。
远景拿出的正是一个带“预测-调度-交易-自学习”闭环的系统方案。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国际重要趋势,即储能系统正在从传统“硬件资产”转向“人工智能资产”。
正如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在北京“物理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系统”科技会上指出的,未来能源系统绝非设备的简单堆叠,而将进化成“智能体”生态系统。能源行业的竞争核心将从传统的“物质资产”转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资产”。
“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和“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在物理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上,气象大模型很多。相对于业界一些互联网模块的数据驱动的AI技术,远景增加了全时域全气象的物理信息覆盖。相较于欧洲气象局传统的、以物理驱动的数据模式,“远景天机”增加了PB级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系统。
也就是说,远景是物理+数据双轮驱动的气象大模型,时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分钟级,空间分辨率达到了10米的范围。实测经验证明,“远景天机”台风路径预测准确率比欧洲气象局要提升20%,覆冰预报准确率大于80%。
再来看“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这是融合气象、电力、负荷、设备运行等多维数据,形成从“云端大脑”到“设备芯片”的立体感知与执行体系,包括规划智能体、调度智能体、运营智能体,可实现能源系统的动态协同。
实战经验表明,通过“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在规划层面,可减少系统大量的包括调相机的配置,优化变压器的参数,减少网架的很多领域配置,大大降低了CAPEX投资。在营运层面,远景的伽利略AI风机、AI储能都具备AI交易功能,可帮助业主提升20%的交易收益。
远景强大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物理人工智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从鄂尔多斯到赤峰,再到海外项目,多个GW级项目的端到端实战,云—站—边三端协同架构,使得远景AI能源系统不是止步于实验室,而是工程产品。
总之,AI时代,能源系统也在被重塑。英国卡灵顿储能项目,是中国AI能源系统第一次在海外落地,也是中国AI能源系统第一次与欧洲电力机制对接。以后还可能进入中东、拉美、澳大利亚等高比例新能源地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