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硅基+钙钛矿!麻省理工为光伏组件穿上 “防腐蚀铠甲”!
创始人
2025-11-22 20:45:48

(来源:光伏见闻)

作为光伏行业极具潜力的低成本技术路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一直受限于快速降解的痛点。如今,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一款超轻薄防渗透聚合物薄膜,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60nm厚的涂层即可将钙钛矿晶体寿命延长数周,且具备易量产、适配性强的优势,有望加速钙钛矿光伏的产业化落地。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期刊。

这款名为二维聚芳酰胺(2DPA-1)的新型薄膜,核心亮点在于近乎极致的气体阻隔性能。实验室检测显示,其能完全阻隔氮气、氧气、水汽等气体,对氦气、氩气等常见气体的渗透率仅为现有聚合物的1/10000,防渗效果可与石墨烯相媲美。而钙钛矿材料的快速降解,恰恰源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汽侵蚀,该薄膜的气体阻隔特性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

更让光伏行业关注的是,该薄膜相比石墨烯具备显著的产业化优势。传统石墨烯涂层虽同样具备防渗能力,但难以规模化生产且无法直接涂覆于光伏组件表面,而2DPA-1通过溶液相聚合反应制备,可轻松实现大面积涂覆,单柜安装流程简化,且厚度仅为数纳米,不会增加光伏组件的重量和成本负担。MIT研究团队介绍,该薄膜的强度超过钢材,密度却仅为钢材的1/6,能适配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封装需求。

除了解决钙钛矿的降解问题,这款薄膜还可为传统硅基光伏组件提供额外防护。当前,硅基光伏组件长期暴露在户外,易受湿气、腐蚀性气体侵蚀导致封装老化、发电效率衰减,而2DPA-1的防腐蚀特性可延长组件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研究负责人、麻省理工化学工程教授Michael Strano表示,该薄膜可直接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层,或作为表面防护涂层,为各类光伏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防护。

2DPA-1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氢键自组装形成的二维聚合物材料。研究团队以三聚氰胺为构建单元,让单体沿二维方向扩展形成纳米级圆盘,这些圆盘通过层间氢键紧密堆叠,形成无间隙的致密结构,从而实现气体阻隔。此前的实验中,用该薄膜制成的气泡填充气体后,自2021年至今仍未塌陷,充分验证了其结构稳定性。

行业分析指出,钙钛矿光伏凭借低成本、高转换效率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但寿命短板一直是其商业化的最大障碍。麻省理工这款新型薄膜的出现,不仅为钙钛矿光伏提供了可行的防护方案,其易量产的特性更降低了技术落地门槛。此外,该薄膜还可应用于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储能单元防护,进一步拓展了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场景。

该研究部分由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麻省理工纳米设施为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研究团队正推进薄膜在光伏组件中的规模化应用测试,未来若能实现批量生产,有望为光伏行业带来材料革新,助力钙钛矿光伏突破商业化瓶颈,为全球新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军两艘航母同日在南海一进一出... 转自:宁波晚报据环球网,美国海军协会网站(USNI)当地时间11月21日报道,原本驻扎在日本的美国“...
海南通报:某上级调研组3人到我... 日前,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省纪委办公厅,对3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具体...
“宣宣”学习笔记(94)丨廓清... 写在前面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工商银行柳州三江支行:警银联动... 日前,工商银行柳州三江支行以高度的风险敏感性和高效的警银协作机制,成功拦截一起以“电商培训费”为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