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确:这些行为也是家暴!
创始人
2025-11-22 19:35:19

提起家庭暴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身体伤害,然而一种更为隐蔽的精神暴力,伤害同样严重。

21日,最高法发布2025年中国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其中法院审理的一起典型案例明确认定,一方通过自伤、自残或以此相威胁,使对方产生精神恐惧,从而达到控制目的的行为,同样构成家庭暴力

1

自伤自残相威胁

精神暴力也是家暴

2024年10月30日,在重庆市巴南区某小区,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激烈争执。当妻子鲁某试图带着孩子离开时,丈夫王某的极端反应,让这场家庭纠纷瞬间升级。

民警经过调查发现王某没有直接殴打妻子,但他手持菜刀以自残相威胁的行为,在鲁某心中投下了很大的阴影。在阻止王某自残的过程中,鲁某被推倒在地受伤。恐惧之下,鲁某选择了报警,并在民警的协助下,向巴南区人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并上传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木洞法庭副庭长娄婷表示,本案中,男方虽然并没有直接实施身体暴力,但其以自残自伤行为对女方实施威胁,使其产生持续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恐惧,最终达到控制女方的目的,对女方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实质性的侵害,等同于恐吓的行为效果,属于精神暴力。

2

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家暴

有何区别?

基于此认定,法院在接到鲁某申请后仅用20分钟,便在线签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王某对鲁某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并告知违反保护令的法律责任和行为后果。

这份裁定,清晰地划定了家庭暴力的法律边界,依法保障了当事人的精神自由,确认自伤、自残或以此相威胁从而精神控制的行为,属于家庭暴力中的精神暴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独立自主权及身心健康。

娄婷表示家暴分为物理性家暴和非物理性家暴,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 物理性家暴是通过肢体暴力,比如殴打、捆绑等方式直接伤害身体。

  • 非物理性家暴是通过精神或者情感手段造成对方心理伤害,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本案突破了身体损伤才能构成家庭暴力的传统认知,明确了非物理性家暴的认定边界,促进了家庭暴力防治体系的完善,为类似案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共话穿越周期的韧性增长之道 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11月2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
对驾驶的热爱始终滚烫 凯迪拉... 转自:扬子晚报11月21日,2025广州车展凯迪拉克展台化身热血赛道派对,明星车型全新CT5以满改姿...
以军再度袭击加沙多地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1月22日,巴勒斯坦方面消息称,以军再次对加沙地带多个地...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 (来源:上观新闻)据上海市纪委监委消息,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黄铮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心得 细节决...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仔细品味汪中求先生着作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深感启迪和触动。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