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基本情况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药业”)开展路演活动,接待了包括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2家机构投资者调研。本次调研活动于2025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在上海市、深圳市举行,公司董事会秘书吴杰、证券事务代表赵晓妮、投资者关系管理经理梁馨方参与接待并就公司研发进展、业务布局及核心产品竞争力等问题与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与本次调研的机构名单如下:
| 参与单位名称 | 人员姓名 |
|---|---|
| 招商资管 | 徐文 |
| 中山自营 | 赵浩然 |
| 招商基金 | 张磊 |
| 汇添富基金 | 郑磊 |
| 广发基金 | 吴佳栓、程文文 |
| 华安基金 | 刘潇、戴杰妮 |
| 浦银安盛基金 | 张瑞、徐博 |
| 浙商证券 | 王班、吴天昊 |
| 农银基金 | 刘泓铭 |
| 国泰海通证券资管 | 李子波 |
| 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 叶敏 |
核心问题回应与业务解读
研发创新:多管线推进,锚定“21355”大品种目标
在研发进展方面,公司表示正深刻把握医药行业变革趋势,以创新药为战略抓手,推进“一体两翼三纵深”发展战略,秉承“专、精、特、新”研发理念。具体来看,公司在研管线多点开花:贴膏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拟开展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化学仿制药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PL-JT001)收到仿制药上市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化学仿制药(PLJT-002/003)年内启动IND申报;1.1类中药创新药PLZY-001/PL-XP013/PL-XP012分阶段推进临床前及II期工作。
公司称,梯度化管线布局正推动实现“21355”大品种培育目标,逐步构建“口服+外用”“经典制剂+高端创新药”的立体产品生态,持续铸牢产品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业务架构: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药品+药材”双核心
关于业务细分板块,盘龙药业介绍,公司是集药材规范化种植、药品生产、研发、销售和医药物流为核心产业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已构建起涵盖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医药商业、医疗机构制剂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形成以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核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核心业务方面,公司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以骨科、风湿等领域为核心,覆盖院内院外市场的产品矩阵。中药材业务依托秦巴山区道地药材资源,构建从种植、加工到贸易的一体化产业链,为药品板块提供原料保障。经营模式上,实行“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精细化运营机制;研发围绕中成药二次开发、化学药抢仿、中药创新药及生物医药四大方向发力;销售采用专业化学术推广(核心品种)与经销商管理(其他药品及流通业务)相结合的模式,覆盖医疗与零售终端。
主导产品:盘龙七片市占率7.73%,覆盖超5万家终端
针对主导产品盘龙七片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指出,该产品为全国独家专利、医保甲类品种、“秦药”优势中成药,精选二十九味中药材配伍而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效。临床循证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机构开展的研究证实其在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折治疗中安全有效且具经济性,被九部国家级临床诊疗指南、四个专家共识推荐。
市场表现上,盘龙七片在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中成药市场份额达7.73%,位列市场前列。渠道覆盖方面,公司构建全国立体化营销网络,与650余家商业合作伙伴协作,产品覆盖5000余家等级医疗机构、30000余家零售药店及20000余家基层医疗单位,形成医疗与零售双轮驱动格局。同时,公司通过数字化营销触点提升用户管理效率,营销响应速度提升60%。
总结
本次调研中,盘龙药业全面展示了其在研发创新、业务布局及核心产品竞争力上的进展。公司以“21355”大品种培育目标为指引,通过梯度化管线布局和全产业链运营,持续巩固骨科、风湿领域市场地位,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研发管线推进、核心产品市场拓展等问题均得到详细回应,显示公司在创新药与经典制剂协同发展上的战略清晰性。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