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女子突然离世!不痛不痒,确诊到去世仅1个月!
创始人
2025-11-22 15:02:07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近日,湖北一名博主

“巧手花艺”患癌去世

其女儿用母亲账号发布一则动态

悼念母亲于11月18日凌晨去世

年仅44岁

该博主10月曾发视频称

被诊断出胆囊癌且已扩散

从确诊到去世仅仅1个月

其小儿子仅9岁

女儿24岁且尚在坐月子

“身上不疼不痒,只有几个结节,没想到是癌症”,她曾劝诫粉丝:“千万不要生闷气,有气就发出来。” 

该博主还称:“我还有好多心愿没有完成,女儿15号预产期就到了,我还没有伺候月子还没有帮她带大孩子,我家多多才9岁,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把他教会,叫我怎么能放心走。“

之后该博主女婿再次发文

怀念母亲

并呼吁大家不要对此事

胡乱猜测和网络暴力其家人

40多岁就离世的博主

也警醒着网友们

胆囊健康太容易被忽视!

自己是身体的第一责任人!

胆囊癌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早期大多无症状

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负责贮存和浓缩

从肝脏分泌出的胆汁

可以说是最能“吃苦”的器官

但慢性胆囊炎症

由于缺乏典型的疼痛或消化道症状

患者往往难以察觉

除了本文中这位博主

“身上不疼不痒,只有几个结节”

但从确诊到去世仅1个月

此前也有过类似报道

↓↓↓

浙江41岁的杨女士

一年前体检时发现胆囊有点问题

医生建议她再进一步做个检查

但当时的她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

就没放在心上

可一年后因突然腹部剧痛

同时皮肤、眼白出现黄染就诊

竟被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晚期

已没有手术、化疗等机会

令人痛心和惋惜

为什么她们平时没有任何症状

一发现就都已经是

恶性肿瘤晚期了呢?

医生解释,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大多无症状,常被称为“隐形的杀手”。胆囊癌发病率女性普遍高于男性,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病。

目前已明确的胆囊癌危险因素有:

胆囊结石、胆囊腺瘤性息肉、胆管囊肿、胆囊-胰管异常汇合、胆囊黄色肉芽肿性炎、瓷化或萎缩胆囊。

可能的危险因素有:

胆囊腺肌症、吸烟、代谢紊乱综合征等。

胆囊癌的早期没有症状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筛查,关键在于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预防,预防关键在于防治胆囊慢性炎症。

不吃早餐到胆囊癌仅四步

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

此外生活中有一个很容易

被忽略的坏习惯

其实和胆囊问题息息相关

——不吃早餐!

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医生表示,从不吃早餐到胆囊癌仅四步:不吃早餐→胆结石→胆囊炎→胆囊癌。

第一步:不吃早餐

肝脏每天为我们制造胆汁,不吃饭的时候,胆汁储存在胆囊里,胆囊把稀薄的胆汁浓缩90%;吃饭的时候,胆囊把浓缩后的胆汁排进小肠,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油脂)营养。如果不吃早饭,那胆囊里的浓缩胆汁就排不出去了。

第二步:胆结石

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经过一夜贮存,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如果我们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第三步:胆囊炎

胆囊里有了结石,动来动去就会刺激到胆囊内壁。若没有及时治疗和控制,结石阻塞胆囊管后会引起如胆囊肿大、胆囊血管受压等更为严重的病症,同时还会大大增加被细菌感染的风险,一旦出现感染的现象,就会导致胆囊炎。

第四步: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胆囊炎的关系都十分密切。统计数据显示,85%以上的胆患者都是合并胆囊结石的。结石导致胆囊出现长期慢性炎症,进而诱发胆囊黏膜滋生肿瘤。一旦出现胆囊慢性炎症,诱发癌变的几率就会升高。

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实在太大!

转发家人朋友!

每一餐都很重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加Ace 6T手机最新渲染图...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IT之家)I...
聚焦创业产业发展,元创智谷数字... 转自:扬子晚报11月22日上午,元创智谷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开园仪式在苏州市姑苏区朱家湾街180号项目...
上级调研组3人来调研,省厅6人... 海南日报11月22日消息,日前,海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省纪委办公厅...
马腾飞已任江苏省铁路集团党委书... 每经AI快讯,据“江苏铁路集团”消息,11月21日上午,随着江苏省铁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马...
透过亮眼数据看“物畅其流”加速... 来源:央视网  记者22日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10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3.78亿吨,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