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三天就加印,《中国风险投资史》到底写了啥?
创始人
2025-11-22 14:57:24

以“风险投资”为主视角,重新解构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创业故事、行业起伏、商业人物。

来源丨投中网

11月18日,由投中网编辑团队创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风险投资史》正式发售。

从立项到成书,创作团队历时18个月,对话上百位亲历者,尝试用全书三十余万字、共十四个章节,整理出风险投资如何在中国萌芽、起步、发展和蜕变的脉络。我们也大胆地在本书中进行了一次大胆“实验”,尝试以“风险投资”为主视角,重新解构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创业故事、行业起伏、商业人物。

让人惊喜的是,这场“实验”是成功的。在陆续收到实体书后,我们很快收到了大量的来自读者的积极反馈,实现了与读者们的跨时空共鸣。更重要的是,在2025年11月21日——也就是销售开启仅3天后,《中国风险投资史》即决定加印!

我们也因此决定提供一段“试读”内容,用来回答预售以来大量读者们关心的问题,例如这本《中国风险投资史》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来描述这段复杂的历史?所谓从“风险投资”视角出发的商业故事,到底会与人们熟悉的版本有哪些不同?

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国风险投资史》第九章:互联网,解答一切(上)。本章之所以选择以“互联网”作为主题,在章前导读中是这样描写的:

中国风险投资能够萌芽于2005年前后,除了这个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单一市场”逐渐走向开放,一个最重要的变量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存在让人类社会第一次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平权感,也终于让风险投资构筑的浪漫叙事有了高频的复现机会。

中国经济在千禧年后的适时崛起,充分吸收了这一切。因此有人说,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风险投资史。如今我们所熟悉的集体性格、项目偏好,都有着浓厚的“互联网”时代基因。

即使如今我们不再强调“互联网”,但“互联网”仍然能成为很多疑虑的答案。

为什么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几乎同时完成萌芽,为什么风险投资人们会选择中国、而不是欧洲、日韩或者继续在美国延续“互联网泡沫”的繁荣?这一章用两组数据和一个“朦胧”的商业故事尝试给出了答案:

虽然风险投资行业名义上在1985年就已经进入中国,但实际上在此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风险投资始终没有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规角色。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风险投资需要“流动性更大的市场”来追求高倍数的盈利,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算起,一直到2001年11月中国完成加入世贸组织最后协议的签署,确认首批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名单,中国资本市场在10年里总共经历过5次跌幅超过50%的“大熊市”,外加5次涨幅超过100%的“疯牛市”。

老股民们把这种行情表现称为“猴市”,意在形容股价“反复震荡”“上蹿下跳”。尤其是1999年出现的“519行情”,现在人们追忆起来,总会将它看作互联网泡沫在国内市场的映射,然后念叨起后来长达4年、一路跌到998点的超长熊市。但“519行情”的那一轮政策前奏,由证监会向国务院发起的“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1)等政策建议,哪一个不是现代化开放市场所必须做到的呢?

风险投资家们有必要再等等。

另一方面在于,无论是信仰“胜率”还是“赔率”,风险投资终归是建立在“判断”上的生意,而当时的中国还无法提供足够的初创公司来帮助风险投资家优化公式。能够被筛选出来的,基本都是王志东这样的“人中龙凤”:21岁读完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转身就收到了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邀请函,参与研制“中文多窗口图形支撑环境”;后来成立北京市海淀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中文之星”,在拥有与老恩师王选教授“齐名”机会的时候,他才25岁。

饶是如此,王志东在1995年第一次接触风险投资的时候,对此仍然表现得非常陌生。他和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高级职员聊了聊自己“像苹果一样上市”的想法,对方直接泼了冷水,告诉他“你现在没法上市,因为还要经过几个步骤:融资、战略调整……但你的公司请不起我们”。

只能说幸运的是,1996年8月网景完成了现象级的IPO,一举改变了整个互联网产业的资本环境。四通利方也如愿在1997年拿到了华登投资公司、RSC(罗伯逊·斯蒂文斯公司)、艾芬豪国际集团三家机构的650万美元投资。但整个过程仍然显得很不“风投”。

投行家罗伯森·斯蒂芬之所以能够成为四通利方的投资顾问,是因为他在1993年招聘了一位新的助手,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冯波。冯波在面试中说,外国资本看中国都是“盲人摸象”,而他有能力让公司看到一个“更加全面展现”的中国—王志东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冯波通过父亲的关系联系到经济学家吴明喻,吴老师牵线搭桥又介绍当时四通利方的董事刘菊芬,刘菊芬亲自安排了两人的见面。

后来已经成为联创策源合伙人的冯波大方地承认,当年王志东拿出来的财务报表并不好看,按照美国的游戏规则已经足够被否决,自己多少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意思。华尔街精英为什么会允许一名24岁、学电影出身的小伙子“无知者无畏”?除了对于中国市场的朦朦胧胧,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解释。

所以真正属于中国的风险投资,是在互联网泡沫彻底被戳破之后,带着一身疲态而来的。

除了中国风险投资人们在互联网经济中创造的“赛道史”,您还可以在《中国风险投资史》中读到: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与我们一起探讨中国需不需要有自己的风投方法论?风险投资人们如何探索出一套属于人民币的规则?

-风险投资作为职业的“年轻化”转型,与VC2.0一代一起思考风险投资人,这个身份是财富的专属,还是代表着一项专业能力?

-风险投资背后的“地理学”,跟随投资人们脚步,寻找聪明的钱在哪里?金钱真的永不眠吗?

-风险投资所经历的“功能转变史”,一起回看从合肥模式到半导体崛起,中国投资人能找到风险投资的全新定位吗?

-风险投资人们的“角色变迁史”,从管理者到出资者,中国风投行业能够适应更加多元、复杂的角色吗?

-风险投资人的“工具史”,翻看风险投资人们有哪些“看家本领”?这些绝活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建周末天气晴好,适宜出行 今明两天福建全省维持多云到晴的天气格局,暖阳相伴,正值周末,适宜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户外出游。24日,...
W... 大家好! 点击左上角蓝字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另外id软件教程,为了防止错过公众号的精彩内...
键... TheBrain思维导图软件教程,您的终极数字记忆和无限思维导图软件。 我们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
秀洲区王店镇:拥抱临空经济,飞...   一座机场的崛起,意味着一座城市的跃升。嘉兴各地的临空经济区也将与新建成的嘉兴南湖机场同频共振,在...
中... 12月6日,中国软件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软件)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召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