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四五” 奋进“十五五” | 产业先行筑根基 聚链成势谱新篇——“大兴这五年”之产业强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创始人
2025-11-22 14:20:58

(来源:千龙网)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十四五”时期,是大兴区锚定“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实现产业能级跨越式跃升的关键五年。五年来,全区紧扣“产业强区”核心目标,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重点打造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临空经济“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抢先布局氢能赛道,加速培育数字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增长极,成功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共进”的战略转型,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已然成型,为“国门新城”高质量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01

集群筑基

链式聚合激活产业新动能

清晨的城市道路上,蓝白色相间的兴40路氢能公交车运送着往来的乘客。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内,全球规模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车流不息。一路之隔的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已经建成,EMC电磁兼容实验室直径12米的转台上,行驶车辆的电磁辐射模拟检测正在进行......大兴氢能产业尽显蓬勃生机。

自2020年9月正式亮相中国服贸会以来,大兴区锚定氢能产业发展这一目标,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五年来,园区历经三期建设,吸引北京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集聚国氢科技、亿华通、海得利兹等260余家企业入驻,实现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及燃料电池生产全环节覆盖,在电堆、空压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上初步实现了自主创新与体系化布局,有效引领带动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氢能产业的崛起,是大兴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全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根基,构建“6+5+3”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规模和发展质效双提升,打造了区域经济的“压舱石”和“增长极”。

临空经济区构建起“1+2+2”临空产业体系,落地再生医学产业园、国际航空总部园等一批高端产业载体,布局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等国际消费地标项目,累计引入市场主体8400余家,产业规模达到419亿元。生物医药基地加速南北扩区,建成全国最大的医药健康专业园区,集结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国家级院所检验检测资源,与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协同发展。入驻同仁堂、华科精准、基因启明等企业800余家,累计上市药品821款、医疗器械1000余款。数字经济强势突围,依托北京数字经济示范区,成立全国首个“数据合规港”,落地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宇信科技、微链道爱、智谱华章等企业集聚,新一代信软营收连跨两个百亿台阶。2024年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91.4亿元,较2020年增长58.6%,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劲引擎。商业航天抢滩布局,首宗地块成功出让,二期征地全面启动,“新国门”英才加速器商业航天基地工作站正式挂牌,成功落地清航空天、九天行歌、航天国兆等星盟链主,领航上下游64家优质企业逐梦航天。农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打造首都“种苗核心区”,建成全市唯一亿级规模育苗场,采育、庞各庄等特色小镇彰显魅力,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3.9亿元,全市排名第三,较2020年增长11.1%。

02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筑牢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大兴区始终将创新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研发投入为支点、科创服务为纽带、人才集聚为关键,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注入持久动能。

科创生态持续优化。2021-2024年,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累计37.8亿元,全区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8.9%。制定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激励政策,累计兑现奖励资金超5亿元,扶持优质项目近300项。挂牌成立市级高校科协联盟成果转化基地,成立全市首批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47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级、市级科学技术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科创平台能级跃升。落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研究院所12个,建成各类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中心137个。拥有九州通、医疗器械园等10个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载体,各类创业孵化机构77家。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346家,较2020年增长34.9%。梯度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23家,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806家、“独角兽”企业6家,创新梯队的“雁阵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为创新创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科创人才加速集聚。设立全市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新国门”领军人才评定,挂牌成立5个“新国门”英才创新创业加速器,设立20亿元的“新国门”人才科创基金,5年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大兴悦,全球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03

政策滴灌

营商升级厚植发展沃土

五年来,大兴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统筹全区企业服务“一盘棋”,通过兑政策、解诉求、搭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政策体系精准发力。构建起动态调整的“1+N”产业政策体系(“1”指《大兴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N”包括培育、扶持、综合服务等多个专项政策),相继出台《大兴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大兴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2022年修订版)》及《大兴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医药十条”)等激励奖励政策。五年来,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10亿元。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出千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实现212个事项“免证办理”,在全市率先探索“强导办、弱窗口”服务模式;打造“亿企兴”营商品牌,建成区级营商服务中心,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一站式”等服务平台,确保政策精准直达;实施“服务包”制度,为639家企业提供超2万件精准服务,破解发展难点痛点。

要素保障持续强化。搭建“母基金+直投基金+专项基金”多层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体系,大兴发展引导基金群总规模达430亿元。创新出台提升招商质效工作方案,建立“招、落、服”全流程机制,不断拓展国内外招商“朋友圈”,汇聚优质资源。

五载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启新程。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大兴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秉持“产业先行、项目为王 、干成为王”理念,持续强化产业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化区域协同,推动临空经济、生命健康、未来能源、商业航天、数字经济、农林科技六大主导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奋力打造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主题论... 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主题论坛一:金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经...
视频丨电磁弹射VS蒸汽弹射 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福建舰进行多机型多架次弹射放飞的过...
煤炉上的解馋 侯宝良 老早,我欢喜吃“烘山芋”,但我不敢买街头小贩的烘山芋,听人讲,他们烘炉都有有害物质。我...
AI竞争时代,做好这件事很关键 (来源:上观新闻)1过去几十年,在创新药领域,跨国制药巨头罗氏的领先优势始终难以撼动。但在人工智能时...
申耕数十载 薪火铸荣光 上海U20男足夺铜 本文图片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