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蔡小月在工地上。受访者供图我们用智慧与热情浇筑着蜿蜒向前的公路,也浇筑着横跨太平洋的中秘友谊之桥,书写着民心相通的丝路故事。
——蔡小月
走在天津街头,听着地道的中国话,看着热腾腾的小笼包,秘鲁姑娘蔡小月忽然明白,“语言不是工具,而是一扇窗。推开这扇窗,我看见了另一个世界的温度与色彩。”
这温度与色彩,是她从小就感受并想深入了解的。生长在秘鲁利马的蔡小月,每周都会随父母到唐人街品尝中国美食,沉浸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期间,舞龙舞狮、烟花秀,还有那些悠扬的传统音乐,让我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充满向往。”这份向往,指引她考入秘鲁里卡多·帕尔马大学孔子学院,专攻汉英西翻译专业,开启汉语学习之旅。2019年和2021年,她两度获得赴天津外国语大学深造的机会,真正走进梦想中的国度。
这温度与色彩,吸引她在毕业后选择加入中铁二十局,成为中铁二十局承建的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项目的西语翻译。
蔡小月(左)与物资设备部负责人张俊斌(右)讨论机械设备运转维修情况 张巍摄公路在秘鲁瓦努科海拔数千米的安第斯山脉腹地不断延伸,蔡小月在严谨而温暖的工作氛围中迅速成长。“每当我遇到翻译难题,中国同事都会耐心地讲解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份包容让我找到了归属感。”感动之余,她主动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和同事一起包饺子、做月饼、贴春联;闲暇时,教大家跳秘鲁舞蹈,分享当地美食,让不同文化在日常相处中融合。
更让她感动的,是中国企业“守护生命的担当”。今年2月,秘鲁多地遭遇特大暴雨,拉翁纽市政府紧急向项目部求助。作为应急小组联络员,蔡小月第一时间协调启动救援,不到一小时,十余台重型设备集结完毕,救援队冒着倾盆大雨向灾区挺进。“当时的场景让我终身难忘。”蔡小月回忆,洪水淹没了道路,多辆汽车的轮胎完全没入水中。风雨中,中国工程师指挥着挖机和铲车,奋力清理着不断滑落的泥石。“我站在暴雨中传递指令,看着他们齐心协力奋战,这种守护生命的担当让我无比感动。”
凌晨两点,关键路段被巨大落石阻断,而洪水仍在上涨。区段负责人戴瑞彬嘶哑着嗓子喊道:“小月,告诉秘鲁同事,再调两台挖机过来,一定要在天亮前打通这条路!”蔡小月踩着泥水穿梭在中秘方员工之间,准确传递着每个指令。雨衣早已湿透,头发贴在脸上,但她翻译的声音始终清晰坚定。
经过通宵奋战,次日凌晨道路终于恢复畅通,受困司机纷纷鸣笛致意。一位当地老人握住蔡小月的手说:“感谢你们!你们是安第斯山的守护者。”“这次抢险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患难见真情’的内涵。”蔡小月动情地说。
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全长236.63公里,是秘鲁规模最大的在建基建项目之一,建成后将与泛美公路相连,惠及沿线243个城镇的27万民众,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蔡小月充满信心:“我将用语言知识、文化理解与满腔热情,与中方同事一起攻坚克难。中国俗语说‘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环球网:香港一师生代表团取消赴日
下一篇:准确预言黄金暴跌的人,最后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