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文物局)
转自:国家文物局
今日小雪节气
“寒未深而雪未大”
在这冬日的“序曲”中
来看两棵苍劲的青松
一起认识郑燮双松图
精心之作!
郑板桥将老友比作青松
郑燮,也就是郑板桥
是清代的“扬州八怪”中
知名度最高的书画家
这幅双松图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是他鼎盛时期的一幅代表作
先看画中的主角
画家纯熟运用干笔湿笔技法
把两棵青松描绘得苍劲挺拔
一主一辅,层次分明
一浓一淡,相互映衬
配以疏密有致的松针,古朴中透出繁茂
再来看周围的“配饰”
在低处,丛丛簇簇应是兰花
视线上移,数竿瘦竹墨色水灵
孤直却不孤立
与两棵松树错落为邻
从画作的题字中我们得知
这幅双松图创作于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
是郑板桥为老友肃翁所画
他赋予双松朴茂的人格
借以赞扬老友,抒发真挚情谊
整体来看
松、竹、兰、题字等元素布局精妙
自然情趣与人文意蕴相呼应
朴茂凝重、刚劲雅洁
实属郑燮平生精心之作
看画见人
少见的题材 不变的真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因为一首《竹石》
我们对郑板桥似乎有一个“刻板印象”
仿佛他的书画作品都与竹子深度绑定
这幅画中的竹子与他笔下的其他竹子
风格略有不同
同为“岁寒三友”
为挺直高洁的松树做衬托
作为送给老友的艺术作品
这幅画毫无“应酬”之感
饱含郑板桥的真意真趣
我们在这幅双松图中
除了赏画更能品读
他独特的“六分半书”题字
自由却有章法,错落而不零乱
文博小贴士:“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成熟的形态,郑板桥创作的“六分半书”则是结合隶、楷、行、草书法特征,字形大小错落,章法疏密穿插,形成“乱石铺街”的独特布局。
这个题字也不同于一般的落款
而是回顾了两人自结识以来
历经二十余年交情
郑板桥更是以“弟”自称表达敬仰
同时也表达了自勉要学习青松的精神
小雪雅事
这个时节可以做些什么?
小雪节气仿佛冬日序曲
展开双松图
也算是为这序曲注入了舒缓的节奏
除了赏画
还有这些雅事温暖内心
品茶
温茶一盏三冬暖
不妨叫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
聊聊趣事,解解心宽
△这一盏,盛满吉祥品酒
如果你是个“浓人”
也可考虑小饮一杯
微醺的状态,也可抒发情怀
△捧上这只金盏 吸引伙伴的目光吟诗
古人温茶煮酒
少不了“精神食粮”
席间要能吟上一句
说不定也能成为高光一瞬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唐·元稹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宋·黄庭坚
苍松青,立天地
在这万物冬藏的时节
我们守望情谊,不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