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为青春赋能,筑牢青少年健康根基
创始人
2025-11-22 10:00:43

(来源:人民网)

转自:人民网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20条硬核举措从教学改革、师资保障到社会协同等多维度发力,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

大力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近远期目标:到2027年,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全面高质量落实……到2035年,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意见》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精准施策,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筑牢健康根基。

着力构建“时间+质量+保障”的闭环体系。《意见》对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在时间保障上,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从以前的不低于1小时更改为不低于2小时,通过延长课间时间、增设大课间活动等具体措施,让体育锻炼从“弹性要求”变为“刚性约束”。在教学质量上,强调“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确保每个学生经常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体育课走向“精准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在条件保障上,提出专职体育老师为主体、体育教练员为辅助、兼职体育教师(教练员)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体育师资队伍,同时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升级与社会资源共享,破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瓶颈。

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于形成协同合力。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学校需要摒弃“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将体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体育节、班级联赛等打造一批校园体育品牌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把赛场办成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团结协作的舞台;家庭要转变“体育活动影响学习”的观念,主动配合学校落实课外锻炼要求,让运动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强化统筹保障,资金投入要向体育设施、师资培训倾斜,优化体育教师配置,并推动专业体育资源进校园,形成“五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学校体育不是教育的“配菜”,而是培根铸魂的主阵地。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在体育锻炼中磨炼意志,才能成为身心健康、意志坚定的时代新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辞旧迎新... 辞旧迎新主题班会活动目的:在辞旧迎新之际,让学生回顾一来取得的成绩,展望xx,在新学期努力学习,踏实...
体育局社会治安综治工作部署 文... 体育局社会治安综治工作部署今,我局的综治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小学体育卫生教学工作思路 一年... 小学体育卫生教学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体育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适应新的课改需要,学科的...
水务公司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实施计... 水务公司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实施计划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抓巩固,扩大成效。在作风建设工作成果...
人口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意见 人... 人口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意见人口普查登记复查工作是整个普查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普查登记复查质量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