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重庆圈粉
陈睿是全球互联网最火的重庆崽儿。
最近,这位重庆网红凭借“母语级模仿”特朗普而登上了CNN。
他通常身着黑衣、白鞋,模仿特朗普的手势、英语音调、性格,将总统风格植入到自己的视频账号内容中,展示国内的风土人情。
在视频中,他扮演训斥乌克兰总统的特朗普:“你根本就无牌可打。”接着,他就被他妈妈给揍了。另外一个视频里,他化身总统登上长城,赞美中国人修建的城墙比美国强多了,还成功挡住了“墨古人”(Mexigolian,糅合墨西哥人与蒙古人的戏称)。
中国的网友评价他,在特朗普模仿大赛中,特朗普只能得第二名。美国网友评价说,Even Trump can be “MADE IN CHINA!” (就连特朗普,也是“中国制造”!)
他在抖音及海外社交平台Instagram上的粉丝总数已超过200万。熟悉的特朗普符号与中国生活幽默融合,创造了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喜剧效果,笑声穿越了国界。
CNN
从事建筑设计的陈睿,为给主业增加一份保障,开始尝试制作短视频。早期的减肥与英语教学内容,流量效果都不佳。在看到特朗普年初重返白宫的新闻后,便决定模仿这位与自己体型相似的总统。
尽管从未踏足美国,但他通过大量观看特朗普的视频资料,并研究美国喜剧演员模仿特朗普的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这一次,他找到了流量密码。
坐拥3700万YouTube粉丝的“甲亢哥”(IShowSpeed)首次中国行引爆舆论,在重庆,他与陈睿互动。国际知名的媒体也开始纷纷采访、报道陈睿。
甲亢哥与陈睿
图源:网络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1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5%。其中,外籍旅客入出境达33万余人次,同比创历史新高。
华尔街日报9月底发表题为《8D魔幻、赛博朋克:中国重庆正在全球圈粉》的文章,它说,许多人将这股旅游热潮归功于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比如特朗普的顶流模仿者陈睿。
其实,最早报道陈睿的媒体,是YouTube上一个名叫iChongqing的账号。
今年3月,就在陈睿势头刚起的时候,iChongqing就为陈睿做了一个人物纪录片,向全球观众推介。
iChongqing背后的运营方,是一个由重庆官方部门支持、专为海外社交媒体打造的内容机构。过去几年,它在YouTube、Facebook、X(前Twitter)上驻扎,仅在YouTube上就累积发布了两千多条视频,内容从旅游城市形象到中国制造、科技创新,再到外国人在重庆的生活体验。
网红本身就是活广告,能给城市“摇”来游客。但iChongqing这样的官方账号,则是在系统性地策划和放大重庆的城市热度方面,扮演了“推手”和“放大器”的角色。
iChongqing不是孤例。如今,中国很多省市都有类似的账号、频道,它们被赋予了一个共同且明确的任务:让世界看到中国城市、了解中国城市。
城市出海
iChongqing背后的运营方是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它成立于2018年,是全国首个省级国际传播中心,2023年又更名为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iChongqing
就在它改名前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85家以“国际传播中心”命名的地方传播机构,早在2024年年底,新成立的省级国际传播中心已有35家。
这波“国际传播热”,跟国家战略息息相关。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最近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提出,“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创新传播载体和方式,加强重点基地建设,增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政策语言里,这被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在地方层面,它更像是一场全新的媒介实验:如何合理组织投入资源,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凭借内容,吸引眼球。
这些省级传播中心,主要靠财政支持,由省委宣传部主管,并依托省级的报业和广电集团,目前它也向市、县拓展下沉。
它的构成模式灵活,进行央地合作、跨国别合作。
比如,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传播中心是该省首个县级国际传播中心,它就是由新华社与地方媒体机构共建。
再比如,芒果TV、老挝国家电视台、云南无线数字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
不同领域和层级的主体也可以积极联手,通过共建传播中心来盘活地方特色资源。比如说,江西日报社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建国际传播中心。
图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网最近,浙江省相关负责人,在《中国报业》发文,总结了他们在国际传播方面的若干探索①,总结起来大概就三点。
第一,“故事转化”,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象可感的人文故事,以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
第二,“借嘴说话”,善用国际友人。自己夸自己十句,不如别人夸你一句。于是浙江就发动两类人:第一类是官方好友,利用和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结好25周年的契机,双方一起策划媒体节目;第二类是年轻老外,搞“国际青年创作基地”,吸引在浙江留学、工作的外国年轻人,用短视频记录生活,让他们成为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的特约外籍主播。
第三,“平台联动”,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的协同传播网络。向上,则是跟央视合作,向外则是和哈萨克斯坦、比利时等国的本土主流媒体合作,对方出媒体版面,浙江出内容,联合报道像数字贸易博览会这样的重大活动。
富裕的浙江省所探索出的经验,其实也是国内许多地区进行国际传播的通用手段,只是各地因资源与禀赋差异,在实践中演化出各有侧重的“地方版本”。
总之,传播中心的任务在于“结网”——广泛连接一切可用的人脉、渠道、平台与技术,搭建一个强大的叙事网络,以塑造并传播地区的正面形象。
特色与瓶颈
在当今舆论环境下,善用国际头部社交媒体,已经是争夺国际话语权、避免自身叙事缺位的战略必需。
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2025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全景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YouTube、Facebook、X、TikTok等平台的账号总数超过100个,总订阅量约3740万。
其中Facebook账号“iChongqing”的订阅量达910万,拔得头筹。这些账号在平台上保持了可观的活跃度,半数以上的账号月均发文量超过15篇。但是,在年轻人扎堆的TikTok上,只有7个账号,存在明显的覆盖短板。
11月9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国际传播智能计算实验室发布《2025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深圳、西安、重庆、南京、厦门。其中南京、厦门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进入前十。
图源:《2025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排名靠前的城市各具优势。北京、上海凭借国家门户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在国际传播中始终保持高关注度。西安、成都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特色IP,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表现突出。南京排名提升,则得益于近期举办的足球赛事“苏超”,为城市带来新的国际曝光度。
我们对所获取的YouTube账号进行梳理后发现,他们发布内容的重心集中在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地域特色美食等领域。
尽管中国的城市账号们都在利用地方经济与文化优势打造差异化传播,但挑战依然突出。
9月3日,洛阳在INS官方账号i_luoyang上发布的一则小刀收割豌豆苗的视频,截至目前,点赞162万,播放量达到1.2亿次。然而,该账号发布的大多数视频则反响一般。这种偶有爆款,常态平庸的现象,在同类账号中颇具普遍性。
一篇名为《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的向度、策略及进路》的论文指出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总结起来有三点。
◎ 账号开设多,爆款作品少。各地虽纷纷布局海外账号,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牌辨识度低、内容体系不成型。更新不稳、选题分散,缺乏针对受众与平台的系统化运营,“爆款”多靠偶然,传播力有限。
◎ 宣传色彩浓,对话沟通少。多数地方中心仍沿用“宣传式”逻辑,重展示轻互动,对国际议题和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内容以介绍片和译制宣传片为主,缺乏故事性与体验感,难以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沟通。
◎ 依赖输血多,内部造血弱。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普遍依靠财政投入,市场化能力不足。虽有文旅推广、版权输出、品牌合作等尝试,但盈利有限,缺乏可持续模式,创新动力不足。
民间力量
内容的破圈与流行,往往来自民间力量的自发涌现。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子柒。她做内容的那几年,属于单打独斗,凭借竹林灶台、农家织布的东方生活美学,在YouTube上赢得了近三千万粉丝。
图源:人民日报类似的现象,也在科技领域重现。国产AI模型DeepSeek在年初成为全球科技圈的讨论对象,国际用户对它的“性价比”“性能奇迹”议论纷纷。这种基于产品本身实力,用产品说话的传播模式,无形中塑造了中国技术创新的形象。
文化产品的突破同样显著。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上线后全球畅销。海外玩家在惊叹于游戏质量的同时,也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神话故事、传统古建筑等文化元素。用一款3A游戏,就完成了文化自然而然的出海。
这些“出圈”的故事说明,民间力量以市场、受众的需求为核心,在自由竞争与真实创作中,完成了打动世界的中国表达。所以,官方需更有效地激发民间活力,为他们创造力的迸发提供支持。
注释:
①蒋蕴,《创新叙事方式,挖掘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富矿——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的若干探索》,中国报业,2025年9月
本篇作者 |马泪泪|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