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远看经济)
信贷太冷了
关于10月份信贷数据,我是一直等热点过去,再谈。
在数据刚刚出来的时候,考虑到这个数据本身的敏感,第一时间谈不是很合适。因为10月份的信贷数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第一看信贷的总量,10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只有2,200亿,相对于去年同期少增了2800亿,也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的4500亿左右的数据。从总量看,信贷收缩比较明显。再看前10个月,今年前10月份,信贷总共增加了15万亿,相对于去年接近16.6万亿的数字,减少了1.6万亿。
第二我们看居民部门跟企业部门。居民部门10月份的信贷已经不是少增加了多少的概念,而是是直接减少。10月份居民部门的贷款净减少超过3600亿,同比多减520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了多少呢?2866亿,同比多减3356亿元。短期贷款减少意味着居民消费意愿低。居民中长期贷款10月份减少了700个亿,同比多减180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一般指房贷,中长期贷款减少700亿,这说明什么?房地产整个需求很弱,买房的人少了。
这个跟我们看到十月份国家统计局的这个数据,房地产的销售额、销售面积的降幅扩大,包括机构统计的房企的销售额下降明显下降是吻合的。
第三我们看企业部门,企业的贷款表面上看起来增加,新增贷款企业端增加了3500个亿,甚至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2200亿。但事实上真正的贷款数额不多,主要是这个冲票据。票据融资激增5006亿元,同比多增3312亿元。短期贷款减少1900亿元,中长期贷款仅新增300亿元,同比少增1400亿元。这说明什么?企业不贷款,贷款意愿非常弱。
最后看一个现象,就是居民存款搬家在持续。十月份居民净存款减少超过一点三万亿,但是非银行的存款增加了多少?超过一点八万亿。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面拿出来。要么去投资股市了,要么去做理财了。这也是当下在资产荒的情况下,老百姓可能做的一个选择。
结论是什么呢:10月份的信贷数据确实是很冷啊,信贷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居民部门不消费,不买房,企业部门不愿意融资做中长期支出。
净贷款下降,说明大家在还钱,而不是借钱。但这样的数据出现不是第一次。
七月份的时候,就出现了企业贷款净减少的情况,这也是2007年有这个数据统计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净贷款减少的意义就是,企业还给银行的钱,多于企业从银行贷出来的钱,如果就这一点而言,就是辜朝明所言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第一句,当日本房价和股市在1991年泡沫破灭以后,企业也好,老百姓也好,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资产大幅度减少,负债却没有减少,导致资产负债表严重失衡。
第二句,在资产负债表受损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的主要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变为负债最小化。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拼命还债,减少负债的办法是什么?少贷款,多还钱。一有钱就还款,所以是净还款额。不断的增加,净贷款额不断的下降,这个情况已经出现。
第三个是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失效,因为大家的目的是还债,所以不敢货币政策如何调整,即使利率降到零,也没有人愿意贷款。这样,货币就被困在银行系统出不来,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紧缩。
7月份出现的信贷净减少,以及10月份的信贷数据说明,在中国房价经历大幅度的调整之后,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确实严重受损,导致居民和企业的信心低迷,贷款意愿不强,还债修复资产负债表也成了主要目标。
这种情况,一旦持续和蔓延,整个经济就会出现严重的紧缩效应,对经济的长期伤害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