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杨志冉
近年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在人才引育、人才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积极发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才动能。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作为董家口经济区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一批上下游高度关联、产业链布局科学、带动性强的高端化工项目,正向着国际一流现代化工企业不断迈进。
企业壮大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在董家口经济区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化培养,培育了多位‘海湾工匠’及省市级创新成果奖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了‘生力军’。”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强慨说。
今年以来,董家口经济区聚焦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特钢与装备制造、临港加工、现代物流及贸易四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建立健全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推动人才引育与产业升级紧密融合、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董家口经济区累计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中试基地精准匹配高校技术储备与园区产业需求,搭建‘实验室—产业’的关键桥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海介绍,基地设置了研发中心、实验中心、智慧控制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着力打造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孵化试验地、高端人才聚集地。
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不断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董家口经济区加快建设平台载体,着力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
目前,董家口经济区打造的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中试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预计今年底将全面投入运营。该平台拟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实验室—示范田—产业园”三位一体的技术转化新模式。
董家口经济区拥有科创平台3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27家。截至目前,董家口经济区人才利用科创平台攻关的技术难题达17个,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擦亮“董湾星聚”品牌
人才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下”。今年以来,董家口经济区精心打造“董湾星聚”人才品牌体系,在人才服务板块着力打造“董心更董你”人才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拴心留才“软实力”。
吸引人才,从提供住房开始。董家口经济区依托“港城融园”青年人才驿站,为初到园区工作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1600余名人才入住公寓,入住率达80%以上。
在董家口经济区,以“小切口”做好人才服务“大文章”的案例还有很多。按照《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发展若干政策》,董家口经济区积极协助企业申报交通补贴,申请资金40万余元,覆盖150余人。面对人才关切的子女教育问题,董家口经济区积极协调当地教育部门,为企业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难题。
(据11月19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