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祖谋) 近日,省残联、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金融委办公室等18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关于加强孤独症群体全生命周期关爱服务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局限及重复刻板行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该群体在筛查、诊断、康复、教育、就业、养老等环节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与系统性的政策供给予以支持。为积极主动回应民生关切,系统补齐关爱服务方面的短板,我省制定出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完善筛查诊断机制、提升干预康复水平、推动融合教育发展、促进就业服务、健全托管照护、构筑社会融合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持续提升孤独症群体全生命周期关爱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提出要将孤独症群体关爱服务领域专业社工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支持范畴;加快建设福建省脑重大疾病与脑科学研究院科技计划创新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2026年6月前建立孤独症群体关爱服务信息化平台,及时采集汇聚相关部门有关孤独症患者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关爱服务从“分散化”向“精准化、协同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