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再陷专利纠纷 麦济生物赴港IPO遇考
创始人
2025-11-22 04:01:07

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请问公司,这次申请无效的专利是否与MG-K10相关?申请无效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获得支持,是否对MG-K10上市有影响?”近期,三生国健(688336.SH)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一条提问激起千层浪,直接挑明其与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济生物”)之间的专利纠纷。

据三生国健对投资者的回答,其此次申请无效的专利(CN202010309238.8)由麦济生物于2020年申请,该专利涉及MG-K10,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无效申请材料。至于该事项是否会对MG-K10后续上市造成影响,三生国健称:“出于法律与商业的审慎考虑,公司不便对未决事项公开评论。”

三生国健与麦济生物均从事抗体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2016年6月,曾担任三生国健研究所副所长及基础研究部总监的张成海离职,随后创立麦济生物。今年7月,麦济生物提交港股IPO申请,其核心在研产品正是MG-K10。早在2019年1月,三生国健曾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麦济生物申请的另一项专利的申请权归其所有。2020年4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决前述涉案专利申请权归三生国健所有。

11月18日,三生国健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对麦济生物专利(CN202010309238.8)的无效宣告请求材料,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正式受理。“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依法采取相关措施维护创新成果与自身权益。”

对于相关专利纠纷是否会影响MG-K10的研发进程以及对公司IPO造成实质性障碍,记者同步致函致电麦济生物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老东家”发起专利无效申请

承载麦济生物盈利预期的核心资产MG-K10,再次遭遇挑战。

近期,三生国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对麦济生物专利(CN202010309238.8)的无效宣告请求材料,并明确该专利涉及MG-K10。企查查显示,该专利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α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麦济生物于2020年4月申请,发明人包括张成海、郭锦林、袁玉菁。

根据摘要,专利(CN202010309238.8)公开了能够结合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α(hIL-4Rα)的抗体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发明的抗hIL-4Rα抗体能够与hIL-4Rα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抑制IL-4和IL-13诱导的细胞系增殖等效果,可应用于治疗IL-4Rα相关疾病,例如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2024年11月15日,麦济生物获得该专利授权,预估到期时间为2040年4月17日。

对于此次提交专利(CN202010309238.8)无效宣告请求的原因,以及此前是否与麦济生物有过沟通协商,三生国健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未予以正面回应。

这并非三生国健与麦济生物首次产生专利纠纷。

就在三生国健冲刺科创板IPO当年(2019年),三生国健曾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要求确认相关专利(CN201710074949.X)申请权归其所有,该专利为麦济生物于2017年2月申请,为另一项IL-4R(白细胞介素4受体)专利,同样涉及其核心产品MG-K10。

彼时,三生国健方面称,麦济生物申请了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a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发明人为张成海、党尉、朱玲巧。张成海、党尉、朱玲巧曾在三生国健工作,前述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与发明人在三生国健承担的工作有关,属于主要利用三生国健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应归三生国健所有。

公告显示,曾供职于三生国健的张成海、党尉、朱玲巧分别于2016年6月、12月、11月离职。2016年9月,张成海创立麦济生物并担任唯一董事,自2016年12月起担任麦济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玲巧于2016年12月加入麦济生物,担任研发部副总裁至2018年6月,其曾短暂离开过麦济生物,后重新加入,自2019年8月起担任研发部副总裁。党尉是麦济生物蛋白质科学总监。

根据麦济生物招股书,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包括张成海和朱玲巧。其中,张成海专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产品的研发,为麦济生物制定了策略及运营方向,其在担任三生国健研究院副院长及基础研究部总监期间建立了多个新型单抗细胞系及开发创新抗体的技术平台,曾领导多种创新单抗及生物仿制药的开发及新药研究申请,并使其进入临床阶段。朱玲巧曾于三生国健就职期间负责领导创新抗体的立项及开发,完成了抗IL-17A抗体在内的多种抗体的候选物鉴定。目前,张成海主要负责监督公司整体管理、战略规划、运营及企业管治;朱玲巧主要负责项目立项及研发管理。

2020年4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就上述诉讼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涉案专利技术为张成海、党尉、朱玲巧和案外人郭锦林(麦济生物药物研发总监)在与三生国健劳动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且与其在三生国健承担的本职工作有关,系职务发明,并判决确认申请号为201710074949.X、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a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归三生国健所有。

产品上市申请刚获受理

在前次诉讼判决生效后,麦济生物于后续专利体系中移除了编号为CN201710074949.X的IL-4R专利,公司继续推进MG-K10的研发。如今,这项进度最快的在研产品再次卷入专利纠纷,还是在其准备上市之际。

据麦济生物方面披露,2025年10月30日,由其提交的MG-K10的中国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拟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招股书显示,MG-K10是一款长效抗IL-4Rα单克隆抗体(单抗),可治疗Th2型炎症,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结节性痒疹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5年7月8日,MG-K10为市场上及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抗IL-4Rα抗体中唯一通过Ⅲ期临床研究验证的长效抗IL-4Rα候选抗体。截至2025年7月8日,麦济生物已完成或正在中国针对4种适应证进行的9项临床试验中研究MG-K10。

麦济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了一条由8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强大管线,包括MG-K10、MG-014及MG-013,以及5款其他候选产品。这些产品均为通过麦济生物自有技术平台发现及开发的新一代长效抗体。“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完成候选产品(特别是核心产品MG-K10及关键产品MG-014与MG-013)的开发、取得所需的监管批准,并成功生产及商业化。”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麦济生物营收分别约872.2万元、2.4万元、0元(所有收入均来自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期内分别亏损2.53亿元、1.78亿元,2726.7万元。2023年年末及2024年年末,麦济生物录得经营活动所用负现金流分别约3030万元、1.54亿元。

在过往年度中,麦济生物主要通过股权融资为营运提供资金,累计融资已超7亿元,且曾存在对赌协议。根据公司披露的多轮投资的主要条款,若麦济生物未能于2025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深交所或机构投资者认可的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或未能完成机构投资者认可的并购,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或张成海收购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同时另加自交易日期至赎回日期期间以12%的单利年利率计算的利息。根据相关股东订立的日期为2025年7月8日的终止协议,赎回权应于公司向港交所递表前一日终止,但倘未能于2026年12月31日或之前上市,赎回权应自2027年1月1日起恢复行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温暖的时... 作文一:温暖的时刻温暖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温暖使人感到很高兴。温暖的时刻有很多次,但温暖的时刻有许多都...
最新或2023(历届)四年级游... 作文一:颐和园游记北京的颐和园是美丽的皇家公园是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而造的御用公...
最新或2023(历届)四年级下... 作文一:一件感动的事有一件事感动了我,几乎每次看都感动了我。那就是,我看的一个女生文学类小说,名字我...
俄总统普京:已收到美提出解决俄... 当地时间11月21日,普京称已收到美方提出的结束俄乌冲突的“28点计划”。普京表示,该计划可以作为最...
最新或2023(历届)四年级童... 作文一:森林奇遇记 有一天,小明出去摘苹果,小明走道里一个非常美丽的森林里去摘苹果。小明走到了森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