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托逼近百亿元 破解展业难题须双向发力
创始人
2025-11-22 03:16:35

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

全国慈善公益信息平台“慈善中国”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2629单,财产总规模99.34亿元,距百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其中,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三地慈善信托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合计占比达60.39%。

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托“三分类”中,慈善信托的占比仍然较小。截至2024年年底,慈善信托财产规模余额为49.65亿元,仅占信托全行业资产总规模的0.017%。

受访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前慈善信托发展呈现地区差异明显、“量增质弱”等特征。同时,信托公司对慈善信托的态度也明显分化,有些信托公司的展业意愿并不强烈。

整体来看,当前破解慈善信托展业难题,需要监管层面的制度创新和行业层面的能力建设双向发力。为推动慈善信托业务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推动落实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信托公司要提升专业能力,扩展慈善信托资金保值增值渠道。

慈善信托规模近百亿

数据显示,自2017年“慈善中国”开始披露经备案的慈善信托以来,截至11月19日,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达2629单,财产总规模达99.34亿元。

“量的持续聚集,即将达到百亿规模质的飞跃。2017年以来持续增长的数据,是信托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弘扬金融向善、坚持长期主义的良好诠释。”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对记者表示,慈善信托规模增长源自持续的政策支持、场景需求、创新供给、生态互联。

袁田认为,从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2023年修订)、2017年《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到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明确规定公益慈善信托业务类别,政策的连贯性和持续完善,是保障慈善信托健康发展的坚实制度基础。

从2008年信托监管部门发布《关于鼓励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业务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开始,公益慈善信托在驰援救灾济困、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各类支持公益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要求和场景主题下,都在积极发挥信托本源的制度功能,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社会民生保障需求。

据袁田介绍,在慈善信托治理结构方面,除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的基本模式外,信托公司与慈善组织共同担任受托人、慈善组织单独担任受托人的情形均有成熟实践。在慈善信托财产类型方面,除资金形式,股权、不动产等财产性权益作为慈善信托财产的创新探索也均有落地。

生态互联一方面表现为在信托业务内部实现生态互联,例如绿色慈善信托、养老慈善信托、特殊需要慈善信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在信托业务外部实现生态互联,例如信托公司与银行、保险机构的高净值客户开展慈善品牌互联,信托公司与大型基金会合作开展慈善项目的跨界互联。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看来,慈善信托发展看似可观,但截至2024年年底,慈善信托财产规模余额为49.65亿元,仅占信托业资产总规模29.56万亿元的0.017%,发展相对缓慢。其背后既有制度性原因,也有市场性原因。

“首先是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慈善信托税前扣除操作复杂,难以与慈善组织捐赠享受同等待遇,削弱了委托人积极性。”曾刚强调。

其次是双重监管增加了合规成本,民政部门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中国银保监会)的协调机制尚不够顺畅。再次是信托公司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机构缺乏慈善项目运作经验,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最后是社会认知度不足,相比包括基金会在内的传统慈善方式,公众对慈善信托的了解和信任度仍然有限。

“这些因素叠加,制约了慈善信托从‘小众试验’向‘主流工具’的转变。”曾刚总结道。

区域差异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慈善信托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慈善中国”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浙江省慈善信托累计规模达26.06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26.23%,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广东省,总规模18.03亿元。第三为北京市,总规模15.90亿元。前三名合计规模59.99亿元,占比60.39%。

“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三地占据60%份额,一些经济大省占比不高,这种区域分化折射出慈善信托发展的深层逻辑。”曾刚表示,规模占比较高地区的优势是多维度的。例如,浙江省民营经济活跃,企业家慈善意识强,且省内信托公司积极创新;广东省毗邻港澳,慈善文化浓厚,高净值人群基数大;北京市聚集了大量信托公司总部和专业人才,政策试点也多在此落地。

反观其他一些地区,虽然经济总量大,但慈善信托生态链存在短板。比如,信托机构更侧重传统业务转型,在慈善信托方面投入有限;金融资源相对分散,创新氛围不足等。

“更关键的是,慈善信托发展需要‘政府重视+机构专业+市场需求’的三角支撑,规模占比较高地区往往在地方政策支持、行业协会推动方面更为积极,形成了先发优势和示范效应。”曾刚强调。

“浙江省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广东省是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民营经济也比较发达;北京市有大量的高净值人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认为,这些因素也推升了上述三个省份、直辖市的慈善信托规模。

袁田表示,以首善标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定位,在此统筹布局下,慈善信托、不动产信托登记、股权信托登记等制度创新,也都发挥了试点先行的示范效应。慈善信托备案的数量和金额增长,也充分体现了北京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保障的担当。

中国公益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慈善信托设立较为活跃,备案26单,规模14684.8万元。

此外,袁田表示,依托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策优势,慈善信托在浙江地区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模式创新示范激励。

信托公司展业态度分化

慈善信托规模增长与信托公司的展业意愿密切相关。在曾刚看来,信托公司对慈善信托的态度呈现明显分化。

“头部机构将慈善信托视为转型亮点和社会责任履行的标志性业务,但多数中小机构的展业意愿并不强烈。”曾刚直言,根本原因在于慈善信托“投入大、收益低、周期长”的特性与商业机构逐利本质存在张力——慈善信托单笔规模小、管理费率低(通常不超过0.5%),难以覆盖人力和运营成本。

王增武认为,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的意愿并不强烈。“在有些信托公司看来,慈善信托业务不仅不能为其带来大额的收入,而且,慈善信托的门槛远远低于家族信托。”王增武解释道。

在王增武看来,促进慈善信托大发展,当务之急是尽早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曾刚强调,当前慈善信托展业存在多个难题需要解决。缺乏统一的信披标准和绩效评估体系,既增加了机构合规负担,也影响了公信力建设。投资范围受限,慈善信托资金保值增值渠道狭窄,难以实现“本金保值、收益行善”的理想模式。专业人才匮乏,既懂信托法律又熟悉慈善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与慈善组织的合作机制不畅,在项目执行、资金划拨等环节存在效率损耗。

“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监管层面的制度创新和行业层面的能力建设双向发力。”曾刚表示。

“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既是符合展业规范的‘规定动作’,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作为。”袁田认为,对于信托公司来说,高质量做好慈善信托业务,不仅需要强烈的意愿,更需要专业的业务能力。

袁田表示,信托公司要提升产品设计能力,以商业可持续为途径,以公益可持续为目的。在资金端,可围绕委托人需求,尤其是家族信托客户、机构客户,开发适合“长钱长善、大钱大爱”的慈善信托定制化产品,有效拓展慈善资金的规模增量,以义取利,实现自身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此外,还要提升项目管理监督能力、品牌建设和信息披露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创板IPO跑出“加速度”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11月24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启动申购。摩尔线程IPO自202...
Hi!在这里一站式游黄浦 (来源:上观新闻)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于11月20-2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今年...
小雪节气到 湖南入冬还需...   三湘都市报11月21日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11月22日,我们将进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最新或2023(历届)一年级小... 针对作文素材这一问题太阳教育网为您整理了最新或2023(历届)一年级小学作文300字篇,欢迎阅览!最...
无GPS也能飞,面对危险可“先...     11月21日,观众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观展览。     11月21日在株洲芦淞机场拍摄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