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明超
ETF高质量发展正在持续推进。近日,中国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沪深交易所也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基金业务指南,对ETF命名予以规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举措既为行业松绑赋能,又破解ETF同质化、辨识度低等发展痛点,指数化投资生态将持续优化。
优化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
证监会最新发布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下称《通报》)显示,为进一步降低基金管理人负担、推动ETF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优化ETF注册及上市审核流程,取消了ETF注册环节提交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的要求。沪深交易所也相应修改自律规则。对于跟踪成熟指数的ETF产品,基金管理人可直接向证监会申请注册,产品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人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和要求,向交易所申请发售和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ETF总规模突破5.6万亿元,本次改革简化了相关流程安排,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ETF发展。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成熟宽基指数产品实施ETF及其联接基金统筹注册安排。持续完善ETF注册逆周期调节机制。
此外,对于具有创新要素产品、复杂产品、新指数产品化等少数情形,《通报》表示:交易所将适时启动产品开发评估机制,结合市场容量、市场影响、产品运作稳健性等,就现阶段是否适合开发相关ETF产品进行评估;基金管理人可结合自身业务准备情况、既往ETF运作情况等积极参与评估论证。
避免盲目扎堆布局
今年以来,ETF新品推出速度明显加快,产品阵营大幅扩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共成立了328只ETF,发行规模合计达2533.32亿元。新成立的ETF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创年度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24年共新成立167只ETF,发行规模合计为1212.49亿元。
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隐忧浮现。从新发ETF情况来看,每当有创新产品推出时,常常有多家基金管理人扎堆布局,竞争十分激烈。但是ETF显著的头部效应,十分考验基金管理人的运营能力。从ETF发展规律看,规模越大的ETF流动性更强,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涌入。部分ETF则由于流动性匮乏,导致乏人问津,规模持续萎缩。
以中证A500 ETF为例,目前市场上已成立了32只中证A500 ETF。截至11月20日,华泰柏瑞中证A500 ETF规模为256.97亿元,部分中证A500 ETF规模已不足1亿元。
对于ETF的集中申报情形,《通报》提出,支持基金管理人市场化开发运作ETF产品,也请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判市场发展形势和投资者需求,专业审慎进行产品设计开发,避免跟风布局、扎堆申报,以及随之出现的募集发行不及预期、持续运作不稳健等问题。在后续ETF注册过程中,遇到管理人大量集中申报等情形的,证监会将结合交易所有关意见、管理人分类评价结果等采取分批注册、引导管理人合理设置首发规模等措施,保障ETF产品有序募集上市,避免对市场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ETF面临同质化发展难题。与其跟风布局热门产品,不如基于公司发展战略,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前瞻性布局。”沪上某基金公司指数部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规范命名 提高产品辨识度
从行业发展现状看,随着ETF产品数量爆发式增长,部分产品场内简称雷同、辨识度低的问题逐渐显现,给投资者筛选与决策带来不便。不过,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变。
近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业务办理(2025年11月修订)》,深交所同步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南第1号——相关业务办理(2025年修订)》。其中要求: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增强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增强+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存量ETF基金扩位简称未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的应增加基金管理人简称,基金管理人应于2026年3月31日前有序完成产品更名,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行业已积极响应。11月21日,大成基金公告称,自11月24日起变更深证成长40 ETF的场内证券简称,具体来看,场内简称从“深成长龙头ETF”变更为“深成长ETF大成”。值得注意的是,更早之前,天弘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已按照上述规则对旗下部分ETF简称进行了修改。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沪深交易所提出规范ETF命名,基金扩位简称与实际投资标的相符、含义清晰、指向明确,既有效解决投资者识别难题,也有助于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公司旗下已有近70只ETF简称中均加入了管理人名称,进一步提升产品辨识度和投资者的筛选、决策效率,便于投资者开展ETF投资。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