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赵凯怡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陈琼) 11月20日,在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开幕式上,“第三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发布,衢州的“浸梦水亭门剧场让古城更有料”入选,为长三角文旅融合创新再添生动注脚。
步入浸梦水亭门剧场,时光仿佛倒流回民国岁月:黄包车夫的吆喝声在青石巷中回荡,旗袍美人倚栏回眸,市井烟火与风云变幻在360度全景空间中徐徐展开。这里没有传统剧场的固定座位,观众戴上神秘面具,即可化身“护宝特工”,在三条主线、十八个点位与35位角色构建的剧情网络中自由探索。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更让衢州千年文脉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据浸梦水亭门剧场负责人范幸子介绍,今年4月新推出的《浸梦·奇幻烂柯》以衢州三怪、八仙传说等本土文化为内核,通过沉浸式演绎让古老传说触手可及。升级至2.0版本的《浸梦水亭门》还创新融入剧本杀元素——观众可通过在理发店学手艺、春生戏班练身段等任务“赚钱”兑换纪念宝物,在趣味互动中感知地方文化魅力。
剧场精心打造的民国电车、木雕坊、卜卦摊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搭配上特色服装与复古滤镜,为游客营造出电影质感的体验空间。这种“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新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本届文博会期间,该剧场还将通过“长三角畅游护照”等载体,与沪苏浙皖文旅资源深度联动,进一步推动区域文旅共建共享。
目前,《浸梦水亭门》每周五、周六晚19:30面向公众开放。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通过沉浸式体验激活古城文化资源,精准契合长三角‘主客共享、业态融合’的发展趋势,为市民文化生活和游客深度游览提供了新选择,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上一篇: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下一篇:以小见大治理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