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被偷”,这样滥用AI要不得 | 光明网评论员
创始人
2025-11-21 21:26:40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位知名配音演员在社交平台称,自己仅为某品牌节目录制了前半部分旁白,但却在后半部分也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她认为自己的声音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用于AI模型训练。制作方旋即发布致歉声明,将此事归结为“工作疏忽”。

近年来,“声音被偷”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从技术层面看,如今的AI仅凭一张人脸照片,就能生成动态影像,克隆声音自然更不在话下。事实上,不少平台都有商家公然提供声音克隆服务,“7.8元包1500字”的广告随处可见。

几块钱就能“复制”一个人的声音,如果放任不管,以配音为职业的人何以谋生?这样的服务合法吗?答案很明确:未经本人授权就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将声音纳入保护范围。未经许可通过AI训练生成“仿制声音”,就是侵权。司法实践中,法院已多次支持配音演员维权。去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侵权公司被判赔偿配音师25万元。

这一判决再次敲响警钟:声音权与肖像权一样,都是每个人不容侵犯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肖像权因直观可见而更易被理解和重视——比如明星头像被盗用,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不妥。但声音无形,一些人便误以为其中有“操作空间”,这也成了部分商家堂而皇之提供克隆服务的心理诱因。

纵容AI克隆声音,不仅伤害配音从业者,更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今不少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着各类仿冒视频,克隆明星、学者等公众人物的声音,散播真假难辨的内容。有的诱导消费、投资,有的涉及极端观点,不仅误导分辨力弱的用户,还可能让被模仿的公众人物无辜“背锅”。

比如,今年8月,运动员全红婵就被卷入“AI仿冒带货”风波,有博主利用AI仿冒全红婵的声音带货土鸡蛋,直到卖出几万件商品后,才被全红婵家人发现并辟谣。还有博主复刻演员靳东的磁性嗓音,进行24小时语音直播,专门诱导中老年粉丝打赏。

窃“声”亦是偷,莫以疏忽视。“李鬼”横行的内容生态,显然不是清朗的互联网空间该有的。要遏制非法的AI声音克隆,不能只靠配音演员孤军奋战。我们首先应从认知上明确:声音,同样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宝贵权利。“偷取”声音,与盗用肖像、偷窃财物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唯有形成这样的共识,我们才能构筑系统防线,凝聚多方力量,守住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声音名片”。

在实践层面,需认识到这些乱象源于AI技术被滥用,应通过完善法规、加强监管、落实平台责任、提升用户意识共同治理。今年9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生成音频必须添加标识,以实现可识别、可追溯;2025年4月起,中央网信办在全国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清理违规应用。平台应加强技术审核,建立“AI滥用黑名单”,对多次违规的主体采取联合惩戒措施。用户也需提高辨识能力,对AI生成内容保持警惕。

责编:李佳琦  编辑:岳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方连续出手!日媒恐慌中国稀土... 【中方连续出手!#日媒恐慌中国稀土制裁#】#日本进口的稀土约六成来自中国#中方持续施压,日本经济受到...
流感高峰时间明确!最新提醒 据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我国流感趋势呈现快速上升、优势毒株明确等特点。预计我国流感疫情...
山东路桥(000498.SZ)... 山东路桥(000498.SZ)公告,公司子公司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及公司其他控股子公司拟采取施工与...
小米公关“一号位”调整!王化转... 《科创板日报》11月21日讯(记者 余诗琪)小米集团公关“一号位”调整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科创板日...
广州车展丨长安马自达双旗舰展现...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深度转型时刻,长安马自达正探索一条新能源赛道的突围路径。11月21日,长安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