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全省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海报新闻记者:森林草原防灭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请问,公安机关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树涛:全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扎实履行公安机关森林草原防灭火职责,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各项安排部署落实落地落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助推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持续平稳。
一是强化风险防控。针对“春节”“清明”“五一”等关键节点,旅游景区、坟山墓地、重要设施周边、农事用火集中地区等重点区域,聚焦“火源管控和人民防线”两个重点,配合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协同做好防火宣传、火灾隐患排查、重点区域巡护、违规用火处罚等工作,今年以来,共出动警力1.5万人次,协同主管部门开展隐患排查4800余次,制止违规用火500余起,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防范火灾风险;组织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普法宣传等活动1200余次,现场发放明白纸、宣传单等资料40余万份,有力提升群众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意识。
二是强化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火险研判,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实战演练,做好力量、装备等各项应急准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情,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在森防指统一指挥下,配合有关部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火场警戒、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工作,切实维护火场周边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确保森林草原火灾科学安全高效处置。
三是强化火案侦办。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将严打火灾违法犯罪作为强化警示震慑、推动源头防控的重要手段。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火灾案件,迅速组织精干警力开展调查,整合多部门、多警种优势力量和侦查手段,搜集固定证据,全力侦破案件,起到“侦破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果。2024-2025年度森林防火期,全省火灾案件实现全案全破。
在新一轮森林草原防火期,全省公安机关将按照省森防指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细化完善措施,落实职责任务,抓实抓细公安机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生态安全持续贡献公安力量。
新黄河记者:
“防火工作,人人有责”,请问,基层林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主要有哪些应对办法?社会公众在防火期内应该怎么支持森林防火工作?
董瑞忠:防火期内,进山徒步、游玩人员带来的火灾隐患确实是野外火源管控的重要防范对象。各森林经营单位是森林防火主体责任的承担者,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和堡垒,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基层的同志主要从下面4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坚决管住火源。严格执行防火检查站“逢人必查、逢车必检”,在林区主要路口、徒步入口设置固定或临时卡点,实行出入登记、火种寄存,排查露营炉具等隐性火源,杜绝火种进山。
二是强化巡查巡护。护林员和森林防火队员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按照责任网格落实巡护任务,重点盯防步道、观景平台等游客易聚集区域。针对各地热门的徒步路线,山东多地林场组织防火队员骑乘摩托车巡护,并在偏僻、危险的路段安装语音智能卡口提醒徒步人员。
三是深化宣传教育。森林经营单位要筑牢林区防火宣传的前线阵地,比如在林区入口、游客集散中心等重要位置设置醒目的宣传标识和警示牌,持续播放森林防火宣传音视频。组织防火队员和志愿者深入林区周边的校园和村庄,开展“森林防火小课堂”“森林防火赶大集”等特色宣传活动,持续提升群众的防火意识。
四是提升防火能力。应用卫星遥感、视频识别、物联网等设备提升火情发现速度和定位精准度,充分利用高效能水泵、投弹无人机等高效灭火装备,提升扑火效率。常态化开展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开展扑火安全训练,模拟开展“游客野炊起火”“林缘火势蔓延”等场景演练,持续提升防火能力。
森林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功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林木、破坏数多年形成的生态系统,还会威胁周边村镇居民和重要设施的安全。“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社会公众要珍惜林草资源,增强防火意识,为维护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大美山东筑起平安防火墙。在防火期内,倡议大家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遵守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自觉配合防火检查,坚决抵制野外违规动火用火行为,主动劝阻他人违规用火行为。积极参与防火宣传活动,增强森林防火意识。
二是发现森林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同时希望大家做到不转发传播未经核实或未经官方确认的火情火灾信息。
三是希望大家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参与支持森林火灾扑救,但是,绝不允许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参与森林火灾扑救。
齐鲁晚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如果公众在野外活动时遭遇森林火灾,从消防救援的专业角度,您有哪些至关重要的自救互救指南可以提供给群众?
李成奎:如果群众在野外遭遇森林火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冷静的判断和正确的措施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最大依仗。一旦在野外遭遇森林火灾,一定要克服恐慌、保持镇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如果火势较小,可以用树枝、扫把或铁锹等简易工具及时扑灭;如果火势较大且失控蔓延,要冷静的判断,用几十秒的时间快速观察三个要素:一看火势方向和距离;二判明主导风向和火蔓延的方向(一定不要在火前顺风跑);三观察周围的地形和植被类型,寻找最佳避险路径。因地制宜灵活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确保安全逃生。
第一策略:果断撤离。
逃生和避险过程中,方向非常关键。必须遵循“逆风突围,向山下或侧翼转移” 的原则。要坚决避免顺风逃生,人的奔跑速度远不及顺风火蔓延的速度。应顶着风,朝着火已经烧过的火烧迹地,或者向植被稀疏、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耕地、岩石裸露区突围。一般情况下,不要往山顶跑,因为火苗向上窜的速度非常快,极易被上山火包围。
第二策略:快速避险。
当火势迅猛,无法有效突围时,应立即寻找安全的避险区域。首选是火烧迹地,这里是已经燃烧过的区域,短时间内相对安全。其次是河流、湖泊、无植被的硬质农田、开阔的裸露地带。进入避险点后,应迅速清理周围的可燃物,扩大安全范围。
第三策略:紧急防护。
在逃生和避险过程中,个人防护至关重要。首先,要立即用随身携带或附近的水源浸湿头发、衣物和毛巾。此时,水首先用于救命而非饮用。而后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止吸入高温烟火和有毒气体,这是火场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时尽可能遮盖全身皮肤,避免热辐射灼伤。
关于互救,建议要遵循“确保自身安全,科学有效施救”的原则。坚决反对无谓的牺牲。
1.集结报警:应迅速将被困人员集中,统一指挥,避免失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次拨打119报警电话,清晰告知被困人数、大体状况和精确的经纬度或地理特征。
2.帮扶弱者:优先帮助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者,协助他们做好防护并转移。
3.紧急处理:若有人衣物着火,必须让其严格执行“站住、躺倒、打滚”三步骤,或用厚重不透风的衣物覆盖拍打灭火。
4.发出信号:在开阔地带,用鲜艳衣物挥舞,或使用哨子、反光物(夜间可使用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引导救援力量。
朋友们,消防救援队伍是人民的守夜人,时刻准备着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逆向而行。但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之前,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能够为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可能。希望这些常识广大群众都能够掌握,但更希望永远不会被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