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少年儿童和科幻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是把幻想变成现实的人。”11月20日晚,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现场,科幻作家刘慈欣作为开奖嘉宾之一寄语孩子:“你们是科幻文学最重要的一批读者,是将科幻变为现实的人。”
7岁仰望“东方红一号”划过夜空埋下好奇种子,12年前凭《三体Ⅲ·死神永生》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刘慈欣从科幻迷升级科幻作者的蜕变之旅,恰是科幻文学对求知心灵的梦幻回应。“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时代,要适应时代,就要具备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能力,想象力就是这种能力之一,它可以带我们抵达遥远的时空。希望科幻文学能伴随小读者们的成长,让你们在未来梦想成真。”
儿童文学奖之夜,名家新秀云集,创作队伍接力,一系列创意互动定格诸多荣耀温情时刻,现场完成了跨越代际的文学对话,致敬每位为孩子们编织梦想的创作者。
本届获奖作品展现了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思想深度、艺术创新与儿童关怀上的最新成就,共同汇聚成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创作图景。
童子在《我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了》以凝练诗句追问不同年龄所应该或可能拥有的生命之美。王威廉、贾煜分别以《火苗照亮宇宙:暗生命传奇》和《改造天才》在科幻文学中为孩子们拓展思维边界。
蔡皋《不能没有》、弯弯与刘雪纯合作的《妈妈的剪影》分别用水墨晕染技法和剪纸艺术展现出儿童绘本独有的视觉与情感故事交融的魅力。
其中,79岁绘本奶奶蔡皋是本届获奖作家中最年长的一位。她把自己感谢的内容画进一幅2米长卷轴画《春天的故事》,画卷里有教她童谣、养育她长大的外婆,有教她用木炭画“天女散花”的妈妈,有帮她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出版社同行,也有支持理解她、促成《不能没有》出版的儿女们。
“我要感谢文学之光的最初点亮,感谢生活点点滴滴的赠予。……有人问我,为何一个快80岁的老人,还有这种澎湃的激情,我想,大概是因为我这辈子都在找童心吧!我爱小孩,他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是我的小先生。他们有着最澄澈的心灵,可以看到世界最本真的样子,是他们给了我故事的种子。瓜棚豆架,草木丛林,我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盛大和渺小,是它们滋润了创作的土壤。”她的告白引发场内外线上线下强烈共鸣。
王璐琪短篇佳作《守护神》以敏锐视角和真挚情感聚焦孩子内心世界,展现了新生代作者的洞察与潜力。慈琪《外婆变成了麻猫》、李姗姗《器成千年》、诺亚《白夜梦想家》、赵丽宏《月光蟋蟀》、赵卯卯《我的,我的》五部获奖作品,以其丰富想象构建出奇妙世界,给小读者带来关于爱、勇气与生命的思考。
上海作家、诗人赵丽宏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深情回忆母亲的默默支持:“这个世界上收藏我的书最完整的地方,是母亲的书柜……有一个如此关注关心我的母亲,我感到幸福。”
蔡崇达《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大秀《大河的歌谣》、陆梅《万花筒》、祁智《方一禾,快跑》、王勇英《狼洞的外婆》、许廷旺《额吉的河》、周敏《胡同也有小时候》七部小说获奖作品如同精致多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童年风貌,让小读者看见生活的多元模样。
蔡崇达一家三口齐亮相,他谈到,人与人之间、人和世界之间,从来都是相互馈赠的关系,“我想把我所知道的这个拥抱我们的世界,尽可能地介绍给我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
祁智感慨,自己和书中主人公一样,也曾是为妈妈而奔跑的孩子,奔跑就意味着“爱”和“希望”。
在《从故乡出发·与万物为伴》的作家短片中,龙舟、渔船、海港等闽南风物伴着一弦南音入画,他站在高处,趁着海风,洒下写满字句的手稿,像是给故乡寄出的信。故乡的回信从来不是文字,而是浪花,是母亲拉长的身影,是那扇永远为他打开的门。女儿希望父亲写一本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读的书,并由她来画插画。蔡崇达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用柔软的方式传递出来——时钟上的指针倒转,又回到童年的路,遇到小白、佐罗、阿花、黑咪等“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盛典现场特别设置“致敬文学编辑”环节,18部获奖作品编辑代表登上舞台,接受由“小橘灯女孩”送上的温暖橘灯,与作家们一同领受文学的荣光。一盏盏微光,既是对编辑们无私奉献的诚挚感谢,也是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美好祝愿。来自中国作协定点帮扶县甘肃省临潭县的6名小朋友也来到现场,共同见证属于儿童文学的闪烁星光。
据悉,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性文学奖项,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荣誉,自1986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十二届,本届评奖从725部(篇)参评作品中评选产生了18部(篇)获奖作品。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已成文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有力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繁荣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
2026年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将在上海举办。
原标题:《儿童文学奖之夜,致敬造梦的创作者》
栏目主编:邢晓芳
来源:作者:文汇报 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