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境登场,华为再次成行业主角
创始人
2025-11-21 19:06:36

(来源:未来汽车Daily)

头图来源 | 微博@启境刘嘉铭

11月20日,华为与广汽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启境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可以预见的是,市场竞争的节奏并不友好,今年最夸张时曾出现三十多款新车在一周内扎堆上市预售的情况。产品供给过剩、用户注意力枯竭,新品牌想被看见难上加难。

而启境是不能输的一战。为了能在激烈的搏杀场中撕出一道裂缝,启境将首款车型定义为一辆“时尚、安全、智能、驾控”兼得的产品。

单靠一家车企很难同时做好四件事,而华为+广汽却刚好拼凑出完整的能力:前者提供弹匣电池、底盘调校;后者则出人出力,设计团队入驻番禺,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驾和座舱等解决方案、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数字底盘等核心技术全部奉上,全力托举启境。

得益于华为加持,启境首款车型将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驾和座舱等解决方案。即使这辆新车将于明年6月上市,但其也拥有“对抗未来”的底气。

启境发布前夕的媒体沟通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靳玉志自信表示,“(我们)一定能把这款车做成爆品”。

图片来源:微博@启境刘嘉铭

“不造车”的华为,书写中国汽车史

在“电”与“智能”围绕的市场战局,华为亲手为汽车行业创造出太多“枯木逢春”的故事。

最广为流传的便是赛力斯的“逆袭”。

当华为伸出援手后,赛力斯凭借问界的畅销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完成从濒临破产到港交所上市的跨跃,鸿蒙智行的新篇章也由此开启。

除此之外,华为也以不同合作模式赋能一众传统车企。彼时中国车企正集体面临新能源下半场“智能化”的关键节点,新势力凭借自研技术异军突起。

对于想快速跟上时代的传统车企来说,“不造车”却稳居智能化第一梯队的华为是绝佳的合作对象。

华为拿出引以为傲的技术,阿维塔06、一汽-奥迪 Q6L e-tron、岚图梦想家、深蓝S09相继出现,让原本“落后”的传统车企得以回到大众视野。

图片来源:微博@靳玉志

许多人试图剖析华为智能化的领先之道,其实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华为的每一项技术、每一次更新都做到用户可感知的“好用”。

以华为乾崑的辅助驾驶系统ADS 4为例,通过全新WEWA架构实现降低50%时延,提升20%通行效率,出行体验更丝滑。

而智能座舱系统HarmonySpace 5,则基于 MoLA 架构的多模态融合感知能力,让座舱具备判断“用户想做什么”到指挥“车辆如何做”的连续能力,达成“挥手关门”“手势调光”“模糊语义指令识别”的体验。

能达成如此“类人”乃至“超人”的体验离不开华为在自研硬件上的极致追求——

首发量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可感知负向下沉台阶、沟渠、水管、消防箱乃至石头小目标;

首创舱内激光视觉 Limera,在脏污场景下仍能精准检测;

首创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在雨雾尘等极端天气下依然高置信度检测,确保驾驶员不可视场景下依然能 AEB 刹停。

不难发现,华为乾崑的辅助驾驶能力总能实现“行业唯一”“行业第一”。

更少被提及的是,在中国车企普遍面临“芯片荒”时,华为已长期使用自研的麒麟芯片。

当“华为系”车辆市占率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发现这些车不仅智能化一流,就连安全质量也实行“华系标准”。

华为对技术追求“严于律己”,对合作伙伴却并未“宽于待人”,反而一次次刷新汽车行业的标准。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公开表示:“我干汽车正好 40 年,没见过华为这么高的要求。”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则在鸿蒙智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余承东给尚界提出了大量要求,“不做则已,做必精致。”

甚至国际供应商也发出疑问,“为什么华为的要求这么高?”

华为对汽车行业怀有敬畏之心,“车规级”标准只是华为的底线。另一方面,华为总是希望让用户享受最好的体验,因此义无反顾地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余承东在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说:“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质量才是最大的豪华。”

图片来源: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

华为并不是在喊口号,时间已经交出最好的答卷。问界至今未发生电池安全事故,这套标准也延续到新品牌启境,相信还会影响更多的中国品牌。

技术能力构成了华为在汽车行业的“硬实力”,端正的态度则是华为难以被超越的“软实力”。

正是这种“软硬结合”,让华为口碑经得住考验,钞票随即化为选票,有华为在的品牌人们总是愿意多看一眼。

华为乾崑“ALL IN ”启境

在11月20日的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由华为乾崑深度赋能的新品牌启境首次公开亮相。

在启境看来,只有满足“时尚、安全、智能、驾控”的车,才能充分打动用户。

但放眼目前的市场,一些爆款车型或许可以同时具备其中几点,将上述四点完全兼顾的产品,实属稀缺。

这是因为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局限。传统车企往往擅长机械素养与安全把控,却弱于跟随审美潮流和智能化发展;新势力车企则见长于智能化,但对于安全和驾控这些需长期打磨的领域欠缺火候。

启境却恰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为的智能技术水平毋庸置疑,同时还拥有国际设计团队;而广汽积累了多年的底盘调教水平,以及向日企丰田、本田学习的质量把控。二者强强联合,又互为补充。

图片来源:微博@启境汽车

启境最终将产品定义为“开着省心,用着舒心,一眼惊艳,久处人宽”。当启境完成了“别人之所不能”,届时也将迎来市场的“鲜花和掌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为乾崑从一开始便以“ALL IN”的态度托举启境。

自项目启动以来,华为乾崑最强的造型、研发、营销团队全面介入,从产品定义、研发落地到营销推广的全链条皆由双方人员全程联合决策、共同执行。

显性层面,华为在技术端大力支持。ADS 4、HarmonySpace 5、数字底盘 XMC通通上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启境从开局便具有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驾和座舱等解决方案,这也为启境的未来埋下无限可能。

启境并未满足已面世的技术,而是结合鸿蒙座舱造出一个小彩蛋——启境的座舱可瞬间变成媲美头等舱舒适、VIP厅静谧的“城市胶囊”。

在安全方面,对于新品牌启境华为也丝毫“不手软”,提出了远超车规级的标准:浸水试验要做到国标的96倍;盐雾试验要做到国标的5倍;机械冲击要做到国标的2.8倍。

华为乾崑的团队为此投入“问界同款”的多达数百人的研发、测试和质量团队来保证产品质量。

启境汽车CEO刘嘉铭感叹“华为要求会把我们的项目目标推到天花板级,给项目团队带来极大的压力”。

图片来源:微博@启境刘嘉铭

令人欣慰的是,启境团队完成了所有要求。尤其在面临高标准带来的高成本时,刘嘉铭从未讨价还价,直言“我们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能’”。

这样打破不可能的故事还有很多。对于外形,启境曾需要将车身降低三厘米以实现动感、低趴的视觉效果,却不愿意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牺牲用户期待的内部空间,这大大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过程中一度出现放弃的声音,但双方团队讨论认为,如果妥协,那就没有做到“用户100%的要求都满足”。

团队从座椅、底盘等部位逐个攻破,以“毫米”为单位抠出空间,又加大轮毂尺寸,做出了“同级最美”的豪华猎装轿跑,兼顾了造型与空间的平衡艺术。

这种近乎“较真”的坚持与华为“以用户为导向”的作风一脉相承。

事实上,从项目建立初期,启境便引入了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等体系流程,“以用户为中心”已经刻在启境的基因里。

也正是因为始终将用户放在第一位,双方团队也能加速“磨合”。

比如在底盘开发阶段,双方团队曾产生激烈冲突,甚至出现过摔桌甩门这类火药味十足的情形。

要知道,广汽擅长底盘调校逻辑和硬件落地,华为乾崑擅长软件算发,双方在各自领域都是佼佼者,对技术有自己的坚持。不过冷静之后双方还是选择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用户想要的方案。

最终打磨的结果让靳玉志不吝称赞,“具有超稳的性能表现,可以说达到行业最顶级的水平”。

华为的深度参与让启境跑得既快又稳,华为技术、标准、风格的多重加持也将启境托举到新的高度。

据悉,在“境”系列中启境推进效率第一,在极短时间内充分验证,产品完成极端高温环境测试、设计定型、智能底盘调校等关键环节,将于明年年中推出首款车型。

图片来源:微博@广汽集团冯兴亚

华为带领汽车行业走向新篇章

截至2025年8月,华为乾崑智驾总搭载量已突破100万辆。与去年10月30万的装机量相比,短短10个月装机量便暴涨230%。

图片来源: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一家企业能够实现爆发式的增长并不常见,往往意味着这家企业构建了某种“行业共识”,带动行业整体向上生长。

实际上,华为的智驾研发要追溯到2012年,在燃油车大行其道的时代华为便建立了车联网实验室。随后十年如一日般进行技术研发,截止去年华为车BU 的研发投入超过200 亿。

当许多车企高管都一度认为智驾是噱头时,华为坚持技术说话,无形中改变了市场风向,更改变了用户的认知。

在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50%,在全球市场中最高。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华为乾崑助力鸿蒙智行交付破百万,华为对于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的贡献无需多言。

仅10月期间,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累计行驶6.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7万圈;辅助泊车使用3657万次;主动避免可能的碰撞26.4万次。

在华为的引导下,曾经不被用户信任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与用户的生活融为一体。这便是华为推动智驾向上生长的具象化体现。

目前与华为乾崑合作的上市车型不局限于能源形式,不局限于合资或自主品牌,覆盖15万到百万级价格带,囊括轿车、SUV、MPV与越野车多种车型形态。

车企们仍在主动向华为伸出橄榄枝,期待借华为的东风向上一跃。启境之外,华为与东风合作的奕境、华为与宝骏合作的华境也将在明年有更多动作。

对它们而言此时入局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华为乾崑已经在用户心智里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当辅助驾驶从“锦上添花”变成购车决策的必要项时,华为能给到最成熟的能力,这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抓手。

这样的改变其实是革命性的。

汽车的使用边界因此被拓宽了,华为让汽车从“机械产物”向“移动智能体”迈进。

这种“边界”时刻也曾出现在汽车历史上:福特以流水线装配让汽车走出奢侈品的范畴;丰田推出精益制造,让世界看见控制成本的可能性;特斯拉用成熟的电动产品让汽车走出能源形式的局限。

而华为则是智能化浪潮中强有力的幕后推手。可以说,华为将开启汽车历史的新阶段。

华为之所以在这场浪潮里能成为领先者,是因为它主动承担了更多责任——无论是技术,还是构建生态。

上海车展前夜,华为宣布成为全球市场上首个提供L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方案的供应商,承诺“责任由供应商承担”已足具震慑力。

图片来源:微博@靳玉志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节点上,中国车企正逐渐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过渡。华为的存在托举起整个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帮助它们以最快的速度跨过这个关键阶段。

目前华为乾崑合作33款车型,未来的整个生态队伍将会更加庞大,也将有更多车企拥有“翻盘”的机会或是引领的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组织召开供暖季... 格隆汇11月21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在国家管网集团召开2025—2026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
11月25日起,南昌需求响应式... 转自:南昌发布11月25日起,南昌公交携手滴滴出行在红谷滩区推出“需求响应式公交”,票价为3元/人。...
维珍妮(02199.HK):预... 格隆汇11月21日丨维珍妮(02199.HK)公告,根据对集团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初稿作出的初步审阅...
聚石化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 转自:财联社【聚石化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财联社11月21日电,聚石化学(68...
【上证债券做市】基准券信息 (来源:上交所债券)一、基准券调整信息本周调整情况(2025年11月17日-2025年11月21日)...